《新闻编辑室》ITS NOT, BUT IT CAN BE

《新闻编辑室 The NewsRoom》虽然看下去没有预期的有意思,但故事中人物的一些观点与态度,做事的方法还是挺有启发的。第一集开头里,一位女学生问几位讲座嘉宾为什么美国能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两位嘉宾回答了大多数人都能猜到的答案——自由,多元性与机遇。只有WILL的答案让人意外,关于这段精彩的对白,可以点此观看影片
1 我们不凭“投票给谁”来区分人
WILL在谈话中对主持人之前逼问的政治立场,做了反驳:曾经我们不凭“投票给谁”来区分人。这句话也会让很多中国人中箭吧。不管是长期“5毛”与“愤青”之间的对骂,还是针对近在眼前的“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的评论,大家都只会针对他人所站的立场进行快速粗鲁的划分,然后开始漫骂,从不关心对方观点的逻辑,也不自我思考。
粉丝的对骂也是如此,不要认为这种漫骂只存在低端人群,很多的所谓知识分子也都在做着同样“暴徒”的行为,比如年初的“方韩大战”。我们的朋友考拉说的:自从她表达自己是个方粉后,不少关注她的人就把她拉黑了。网络虽然使得表达自由了不少,但让一个人变得习惯自我思考还是很难,你会发现人们都喜欢快速地区分阵营,然后开战,并不喜欢去了解对方的观点与逻辑。
2 IT’S NOT, BUT IT CAN BE
人变得越来越懒,更倾向于相信一个已有的具象结果,而不愿意自我寻找。比如这些年来的佛教热。为什么人们遇见信佛的人就觉得比没有信仰的要高级一点呢?为什么那么多宣称信佛的明星,却也干着很多恶俗的事呢?信仰关系底线,有没有信仰很重要,但当你内心需要一个信仰的时候,大部分的人希望快速地去选择一个结果,如某个存在的宗教。
我们都希望早日归属于一个最好的结果,而缺乏勇气和耐心去自我寻找。愤青会说中国有很多的问题,5毛会说美国也有很多的黑暗面啊。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我们最理想的归属呢?什么才是最好的,在事情终结前都不确定。更重要的是,是否有好的规则与监督去促使一切不断变好,最应该寻找的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