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这一年

曾经有个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我如果不在25岁之前要小孩,就只能在35岁以后才有了。我也一直以为肯定得等到35岁之后,倒不是因为相信算命先生的话,只是我妈就是35岁生的我,她还是个幼儿园老师,而我并非算是个喜欢小孩的人,轮到我自己,应该只会更晚吧。

结果我们都错了。我还是赶在35岁就是高龄产妇之前有了娃。

尽管怀孕一个半月就被诊断为先兆流产,被医生要求卧床静养,然而孕期的每一天我都被无以名状的巨大幸福感包围着,甚至已经早早计划好了将来再来个二胎,于是把肚子里的宝宝叫做不多,想着将来二胎就叫不少,不多不少正好俩。

不多急着看世界,提前了将近一个月出生。我还清楚的记得那个凌晨,下身有暖暖的水止不住流出来,羊水破了。镇定的叫醒老公,再镇定的给120打电话。第一次坐急救车。到医院说胎位不正,一边宫缩一边拧巴地侧躺着给肚子里的不多最后翻过来的机会,还真的就翻过来了。急脾气的娃也算给力,生产很顺利,我以为苦日子就算熬到了头,哪知道这才是开始。

随着不多的出生,要二胎的想法很快就冷却下来,怀孕和生产的辛苦比起养一个孩子而言,简直就像是休假。带娃的辛苦,日复一日,绵绵不休,似乎望不到头,难怪很多新妈妈都是生完孩子后就打消了要二胎的念头,虽然这个念头会随着宝宝长到差不多3岁时又重新浮现。

当妈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连搬家都搬了两次,但仍然只是一转眼。好像看她出生后第一次在医院游泳还是昨天的事。红黑红黑的脸露在泳池水面上,紧闭着眼哇哇哭,如今她大哭起来的样子还是会让我想到她刚出生的时候,只是整个脸早已经白白胖胖了。

生产后前几个月时特别敏感紧张,常常整夜无眠,恶补了一堆育儿知识,仍旧担心喂养方式,担心奶量,担心睡眠,担心各种可能出现的身体状况,担心这,担心那,有时在夜里,困到极点,不多又不断醒来吃奶,那会儿我算是真正领略到了崩溃的含义。我对自己说,不行了,真的不行了,只差听到心里紧绷的那根弦断掉的声音了。

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现在的我虽然还是会为她新出现的大小状况着急,但更多学会了顺其自然和不如意时的自我安慰。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妈妈,而生命的成长本来也不需要我们去努力维系看似完美的环境。小生命经过层层闯关来到这世上,自有她顽强的适应能力,不必担心。

我常常安静地看着她,看她自己玩耍,看她四处爬,自己扶着东西站起来,然后迈开步子摇摇晃晃走几步。她会时不时回过头,迎向我坚定温柔的目光,有时会不假思索掉转头朝我爬来;有时也会冲我笑笑,然后继续往前。我会突然想,这个小小的人呐,总有一天会头也不回的往前吧。

当妈这一年算是经历了最为严苛而且毫无退路的考验,所有我的缺点再也无处藏身。过去的我自认为心态还不错,但骨子里是个挺没耐心,急躁的人。这一点不多应该就是遗传自我。有时一着急,对她说话也会急起来。下一秒就突然意识到自己忘了她只是个小小的人呐,我怎么把她当大人了呢?一个人带她的时候,想做的事一堆,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我突然发现自己会常常抱着她还犹豫着要先做哪样,选好了一件事开始做又会突然想起另一件更重要的,最终搞得自己手忙脚乱,满头大汗。没想到自己会如此优柔寡断。有时面对老人明显的育儿误区我也不够坚定去维护真正合理和科学的方式,甚至自己还会心生犹疑。

一年过去,我慢慢学会了用最快的速度决定做什么,然后把事情拆成最小的单元去做,被娃的各种状况随时打断也不用怕,一次只做一点点,判断要迅速,做起来却要不急不缓,至于不重要的,就先放下吧。除了经验的累积,更重要的还是倾听自己的内心。有时太纠结于科学合理的育儿方式反而会让自己不知所措。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因此也没有标准化的育儿方式。妈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遵从自己那颗爱娃的心就够了。

不多一岁了,我也从新手妈妈学校毕业了。谢谢你,我的小天使,接下来的岁月,妈妈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