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行(一)

3天的假期选择来青岛,一来动车高铁能够快速到达,省去路上不少时间,二来是前些年在豆瓣看到一个青岛的相册,当时就被相册里的青岛街道吸引了,干净,小斜坡,大转角,爬山虎,老房子是那个相册传达给我们的青岛印象,虽然在那之前我已经去过一次青岛,但毕竟是出差,唯一的自由时间都被同事拉去海边了,没机会深入那些小街道。所以这次的重点不是海边,不是海鲜,而是探寻青岛的街道。

上一次去青岛是在五六年前的样子,出差,前几日都是开会,就最后一天,和同行中唯一的女同事多留了一天,去海边逛了一圈,吹了吹海风,吃了点海鲜。只记得那天下着小雨,青岛的街道很干净,人很少,奥运帆船中心还在建设中。

这一转眼奥运都过去好些年了。到青岛已是下午两点,火车站附近在修地铁,交通比较混乱,之前量过地图,从火车站到我们住的7天,也没多远,于是就沿着中山路走,想顺路找家馆子把午饭给解决了。

青岛的中山路,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有上百年的历史,这条商业街最初是在德国占领时期开始修建,当时德国人为了从栈桥运输物资,在1899年修建了中山路,是青岛市第一批城市道路,当时分南北两段,南段自栈桥至德县路口,到处是洋行、咖啡馆、酒吧、舞厅和旅馆,蔓延着浓郁的异国风情;北段自德县路口到大窑沟,属中国人居住区域,汇集了各类民营商号、传统饮食,里院里弥漫着吃喝杂耍的市民气息。后来中山路又经历了日本占领时期,留下了不少日式建筑。

中山路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中山路上人并不多,不像永远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和南京路,两边虽然也是鳞次价比的商铺,商铺门前往往都挂着某某旧址的牌号,但整条街除了一些和我们一样的游客之外,逛街的并不多。经过后来两天的暴走,我们才发现,在青岛,旅游的都在海边,拍婚纱的不在八大关就在海边,逛街的都在台东,除此之外,什么中山路,香港中路,人都稀稀拉拉的,大多数地方,走在路上都感觉清静。
在美达尔吃完午饭,两个菜加烤串,硬是把我们吃撑了。那两个菜,每一份都相当于在北京吃饭两份的量。烤鱿鱼是青岛的特色,鱿鱼特别大个,从美达尔出来,路过路口的王姐烧烤,慕名而来的游客排队等着烧烤,把路口堵了个水泄不通。吃完午饭就开始下起雨来,继续沿着中山路往北,穿过胶州高架路,再穿过馆陶路德国风情街,人越来越少,路越来越窄,在一片老房子当中,终于看到7天的黄色小楼。

下午先去了德国风情街,再逛到即墨小商品市场,边上一栋民居楼,挂着横幅,写着“挡光侵权,侵害百姓”。到劈柴院的时侯,已经是傍晚了,整条中山路,属这里人最多。这里相当于是王府井小吃街,但要短很多,尝了个海胆,10块一个,原来只是拿海胆装着的蒸蛋。有家“国足”臭豆腐,貌似很知名的样子,排满了人,但旁边不远处却有一家民居,门前贴着“百姓冤百姓苦,政府拆房五年不还”。然后就又下雨了。路过天主教堂,发现在维修,往南一直走到栈桥,雨下大了,风更大。我们就这样撑着把破伞,沿栈桥走到廻澜阁,遭遇了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大的风。其实去之前豆瓣上已经有朋友提醒过我们,说这个季节去青岛,到处都在修,而且风大,让我们5月再去还可以看樱花。但我们还是等不及了,感受了一把最真实的青岛。

劈柴院

晚上在春和楼吃饭,是中山路上一家老字号的餐馆,一进门挂满了各界名流来店用餐的照片。这里的设施确实很有年头了,有一种年久失修的落寞感。老实讲,菜品的口味还是不错的,可惜服务实在是差,等了半天没人来收拾桌子,上菜就更是慢了,一问服务生,说大堂就他一个人负责,根本忙不过来。没办法,只能一边等着上菜,一边看着窗外雨中繁华不再的中山路,想象着当年的繁华和如今的几分萧条。

3 thoughts on “青岛行(一)

  1. 好熟悉的馆子,以前每次去中山路或者即墨小商品市场都在春和楼解决午饭。中山路是青岛唯一一条正南正北的路,至少以前是这样,不知这些年有没有修别的路了

  2. 有些城市就是让你有不停地走的欲望,许多街许多巷,都在吸引你走一遍,再走一遍……青岛就是这样的城市之一,如果还有机会,我还会再走一遍。
    让你想步行的城市,应该就是美好的城市吧。

网站评论功能已关闭.

微信扫码打赏

Buy Me a Coffee at ko-f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