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澳门除了灯红酒绿的赌场和美味蛋挞猪扒包,只剩下麦兜唱的“爸爸带我过大海吃葡国鸡”,所以此次澳门之旅期望并不高。当看到拱北口岸黑压压的排队人群,脑子里对“那么小的澳门如何能挤得下如此多人”场面的想像,更加大了我对此次旅行的担忧。但后来过关后才发现,这些人不在大三巴就在赌场,除此以外的澳门,人都很少,出乎意料的安静祥和。
这里跟行色匆匆的香港还是很不同,澳门人走路悠闲许多。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过街,车都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过。我们习惯了在内地走路,从来不敢跟车抢时间,所以往往都犹豫不前,这时司机便会点头挥手示意我们先走。而在澳门城区里走,许多店铺也是晚晚才来开门,似乎在早开门多赚点钱的事情上不够努力。而在疯堂斜巷,我们还看到了一场名叫“黄昏小叙”的小朋友演奏会,大家从旁边店家里搬出来凳子,摆在人行道上便开始了,就是一个小社区的感觉。
著名的赌场也并非想象中的嘈杂模样,赌场里的服务员也不是火辣美女,大多是留着同样短发的中年阿姨,站在每个赌桌前,安静专业地完成着他们的工作。见你走过,就摊开手划过桌面,示意你入座。从进入赌场,到你开始赌博,都没有电影里任何激动的场面,平淡的就跟广州人去喝一次早茶一样。赌场里的确也有不少大叔大妈,我们看到一个玩百家乐的上海男人,几分钟赢了5万多,几秒后又全部输光,一切又都很平静。从赌场走回酒店,街上静悄悄的,却有一种暗流涌动的幻梦感,因为你知道马路边的豪华建筑里挤满了或冷静或冲动,或孤注一掷或举棋不定的人们,刷刷的筹码声此起彼伏,洗刷着多少一夜暴富的美梦。
夜灯下的澳门宁静安详,没有警车巡逻,只是零星的有行人和夜跑族经过,但似乎都很安全。这种反差让我想起那个有些反感的词:和谐。忽然想起澳门政府近些年都给市民分红,市民普大喜奔。而有一年香港政府效仿,就被香港人骂了。比较起来,澳门真是和谐社会。中式老房子和西式老建筑可以和谐共处;破旧的老城区跟豪华酒店赌场可以和谐共处;不同肤色的人可以和谐共处;内地人和澳门人也可以和谐共处,总听说香港人和内地人的矛盾,但从来没听说过澳门跟内地的矛盾,大概要得益于澳门的经济主要靠内地赌客支撑的关系。
后记:回来网上发现一则墙外旧闻——澳警开枪示警,撕开澳门和谐面纱,才意识到我们才两日的感受或许比较片面,也许在表面的和平底下,处处暗流,但这大概也只有常住在澳门的市民们才有真正深切的体会,和客观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