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禾依树电台第12期

此电台节目已转移:http://www.coletree.com/podcast/2011/01/45/
休闲的回家前夜,说说我们的电台。说的很多东西自己都未必做得到,道理却是都明白。时间是把杀猪刀,希望我们都能把有限的生命多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歌曲列表:
1. 旅途——朴树
2. Dragonfly——My Brightest Diamond
3. Там за туманами——Lube
4. new year’s wish——Perry Blake
5. new years——Ohbijou
6. 不要告别——超载
http://www.coletree.com/radio/coletree_radio_012.mp3

关于我们蜗居的窝(3)

在北京,能走路上下班绝对是件奢侈的事。回想住万寿路那会,每天6点过起床为了坐7点在五棵松的班车,然后绕半个四环去酒仙桥上班。每天往返各花1个多小时,在北京挺正常的事儿。那时候下班每天车到海淀桥必堵,然后住中关村附近的同事就纷纷先下了,留下我们为数不多的几个继续在车上憋屈着,有时候睡了一觉都醒了,还没到家。当年有个同事家住燕郊,每天开车上下班,早上5点起,5点半出门才能8点15赶到公司,后来他去了厦门。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对现在每天能走路下班,真的很满足。
交通:我们住的地方交通确实算是罕见的方便。旁边就是地铁5号线和平西桥站,转10号线只有1站,2号线只有2站;又在三环边上,是300快公交车的起点站,三环沿线也算方便。东边有好几趟去三里屯,后海,美术馆的车,周末去时尚娱乐圈逛逛也方便;南边骑车几分钟就能到地坛,雍和宫,还有正在崛起有望成为下一个南锣鼓巷的五道营胡同。
吃喝:平民化消费的小店有两家,楼下24小时营业的大碗张,和对面的小豆面馆。表面上没什么,但你想像一下,在晚上12点,你还能叫到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外卖,送到你的门口,是多么幸福,太感激大碗张的鸡蛋面了。而这家小豆面馆比较特别的是,老板经常放些Coldplay和The Cure,颇有口味。除此以外还有几家门脸小但在京城食界还有点名气的餐厅,往南地坛东门是24小时都有人排队的金鼎轩,还有新开的老家那边的连锁火锅芭夯兔,北边也有一家非常正宗不得不推荐下的自贡餐馆玩辣主题餐厅,西边隐藏在另化工家属小区里还有一家性价比很高的素食餐馆静思坊。
玩乐:想唱歌,南边就是糖果KTV,看演出有星光现场。有一次从星光现场回来,发现路边的街心花园竟然有个免费的羽毛球场还开着灯,这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实在太难得,一直说啥时候约人去打球,一直没兑现。电影院出门就有两家可选择,分别是金鸡百花影院(以前的影协电影院),比较老,不过相对便宜,以及新开的安贞UME影院,环境不错,价格贵点。买唱片的话,这里5号线到磁器口(现已被清理),2号线到新街口,以及公交车直达福声唱片,都很方便。
生活:大商场不如小市场对日常生活帮助大。这里斜对面有家天丰利批发市场,相当于一家小型金五星。日常所有的杂物用品基本都能解决了,还有家刻游戏盘卖的,买点盗版游戏盘也不用去中关村这些地方了。自行车也是在楼下的车行买的,有问题随时可以去修。
这些都是我们住的这段时间发现这的好处,慢慢积累起来也让我们忘了许多合租的不便,以及老房子经常出现的问题。接下来不知道还在这住多久,至此3篇日志算是为这个18平米的地方留下一份纪念,曾经还有过一些想法是,把我们电台名字叫做“18平米电台”或“和平西桥广播电台”之类的。
绿草

关于我们蜗居的窝(2)

在这房子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空间利用上还是不够合理。于是我们决定开始重新布置空间,当中改变的细节很难描述清楚,那份欣喜和愉悦自己牢记就好。其中最大胆的就是把原来一个梳妆柜拆成了两半,塞到壁柜里面去了,尺寸大小刚刚合适,实在太运气了,一下客厅就宽敞起来。而且梳妆柜在壁柜里面,也把许多之前用不到的空间丰富起来,很多不常用的东西都塞到壁柜里面去了。
工作桌
这是最后弄完的效果。平日基本的娱乐都在这两个工作桌上完成,这两宜家的桌子比较大,也很结实,电脑,录音设备等全都能摆得下。其实它们的真实身份是餐桌,但我们觉得比别的办公桌都合适,最后就选了这款。屋里没有电视,还好现在网络发达,在线看节目都很方便,不会耽误什么。两个工作桌底下放了两个地毯,是在对面的天丰利市场买的便宜处理货,放上去后再搁几个整理箱,又增添了不少储物空间,底下藏着书,杂物,和平日的零食。这样改变了以后,桌子前面那块比以前省出不少空间,我们在这玩个跳舞毯,做点简单的运动都没问题。
窗台
上面是窗台,在暖气片上架两块木板,又可以放很多东西。右边是床,想着有时候会躺在床上看会书,所以这边把以前办信用卡送的DVD机拿出来,配上一个小音箱,配上暖黄色的台灯,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除了平时边看书边听音乐,周末早上赖床的话还能用音乐把自己唤醒。别的地方放些最近看的书,CD,和玩偶,仔细看的话会发现窗户还贴着透明胶。那是因为原来是两层窗户,很暖和,但是前年夏天发生了“被吹落的窗玻璃”后,就剩下一层玻璃了,冬天寒风搜搜地往里窜,我们只能用透明胶把窗户缝全堵上。
角落
左:床脚有个小空地,布了线,能在这用电磁炉煮点东西。
中:布衣乐队亲笔签名的海报,拿回来装饰在老衣柜上,“布衣”,还挺切合主题。
右:老的旧书桌被放到床脚,可以放不少杂物,也能稍微档一下床。
这个房间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大好处就是有两个很大的壁柜,藏在墙里面,就不上图了。我们的许多杂物箱都能堆在里面,让眼睛看得到的地方还能保持相对的简洁。目前这个空间我们还挺满意,但也许以后看腻了,或有更好地点子,也不排除继续折腾的可能。我们都开始喜欢上了这项娱乐:)这老房子虽然也有不少问题,但总体说来住的还是挺高兴的,我想最重要的是心态。

关于我们蜗居的窝(1)

漂在北京的十年里,住过不少地方,城东城南城西城北都或短或长的待过。换房子不好的地方就是越换越麻烦,东西越来越多。好的地方就是能给生活提供新鲜感,探索每个地方周边有趣的地方是一个能持续很长时间的消遣。我们上一个住的地方是亲戚的一套2居,那是我们住的最宽敞舒适的一个房子。当时还接待了远方来的朋友粟虹,她可以睡在其中一个房间。后来她得知我们现在跟别人合租,不由得发出感叹:“你们怎么越住越差了?”,哈。
现在我们和另外一家合租一个2居,虽然生活上有些许不便,但大体上还是挺好的。只是像我们也老大不小的年纪,在北京的这个居住状况,也不大跟家人说太多,怕他们未免觉得心酸。然而不知不觉,这里已成为我们住得最久的一个房子了。在这段过程中,还是发现这个地方不少的优点。当我们挺坦然地对待这个状况,我想作为父母朋友也不需要太担心。开心最重要,我们在这里住得挺愉快,今天就大肆总结一下,毕竟那么久了还没为这个窝写点什么。
先说说这个房子的大概情况,首先房东是我一个北京师弟,所以价钱上给我们算便宜了。这是好处之一,在住房上少花点钱,能让我们更舍得在自己别的兴趣爱好上花费。我们和另外一家人合租,他们住的是大间,我们是小间。但还行,这个小间有18平,我们所有的活动基本都在里面。刚进来的时候是下面这个样子,家具都是原有的,有点老式。
蜗居

晓禾依树电台第11期

此电台节目已转移:http://www.coletree.com/podcast/2011/01/43/
新年的第一期,做了些改变,多了一个人。《今天下午》歌词里唱的是三十一二度,当时记不清了,北京最近可是非常的冷,难免怀念起夏天来。新年临近,大家都在想着回家的事了,希望下周能顺利拿到回家的火车票。
歌曲列表:
1. 乌兰巴托的爸爸——诺尔曼
2. Mitchell Lane——Ben Folds Five
3. Week end à Rome——Nouvelle Vague;Vanessa Paradis
4. Chambre Avec Vue——Henri Salvador
5. 今天下午——岳浩昆
6. 日久他乡是故乡——交工乐队
http://www.coletree.com/radio/coletree_radio_011.mp3

第011期:挥之不去的叫故乡

2011年的第一期电台,做了些改变,多了一个人。《今天下午》歌词里唱的是三十一二度,当时记不清了,北京最近可是非常的冷,难免怀念起夏天来。新年临近,大家都在想着回家的事了,希望下周能顺利拿到回家的火车票。来北京11年了,每年还是盼着回家的这几天,虽然已经是所谓的新北京人,但北京在我看来仍然只是他乡。虽然有时故乡已经变得陌生,回家后都找不着要去的地方;他乡变得日益熟悉,一问哪个地方,都门儿清,但故乡仍然是故乡,有种挥之不去的气味,他乡也仍然是他乡,有种你沉浸其中却仍然陌生的气味。

那些流浪猫

这几天北京都很冷,幸好每天也就上下班走走路,没有过多的在外面活动。这种天气怎么都不大愿意出去。
圣诞节那天上班,忽然有只还挺胖乎的流浪猫跟着我走,我蹲下来给它挠了一会下巴后,走出了小区。这个小家伙作为一只猫也就只能跟到这份上了。结果晚上下班回来,发现这家伙还在楼底下的车边蹲着。看见我它又跑过来跟着。猫作为挺有性格的动物,它一直跟着我让我觉得它可能是有求于我。我想到最近这些流浪猫在外面可能真的太冷了。晚上也不知道它们睡哪。
我们本想把这家伙抱到家里暖和一下,结果它还是有些抵触,不大放心,在楼底下就不愿意再往里走了。不过其实我们这弹丸之地,它真上来还不好办呢。于是我们上楼给它拿了点吃的,下楼的时候用楼底下的木板和砖头随便给它搭了一个小房子,它就乖乖待在里面暖和了。这时对面楼里下来一个老太太,问我们是不是在喂流浪猫,我们说不是。她就随口说了一句:“这些流浪猫挺讨厌的”。
对,我们这小区除了有很多流浪猫,还有很多这样的老太太。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下楼一看,那个简陋的房子已经被拆得干干净净了。之后几天也没再见过那只流浪猫了。脑子里时不时会有这样的影像出现:童话故事里的老巫婆,身边总有只驾驭不了的猫。当老巫婆在某些崩溃的时候,猫还会扑上去挠她们。

2010年的依树总结

门一关,一开,一年又过去了。又提醒我该翻阅去年的目标来反省了。先列几条完成了或部分完成的:

1. 添加一台IMAC电脑: 恩,买了,但还没怎么用到刀刃上,就光顾着享受了。
2. 设计我们的新版网站: 勉强换了个首页,实在没时间,和自己想要的还差很远。
3. 至少看1场喜欢的演出: 今年看了两场,以后会继续不省这个钱,只是会选一些更喜欢的。
4. 买一把吉他,重新学学: 重温了一下,勉强入门自娱自乐了,能否再进步顺其自然了。
5. 自己也做1期电台,要不自己说,要不写稿: 写过一点稿,还是没有自己说过。
下面这些还未实现的
1. 继续再爬一座山 (sb会闹得票都没了)
2. 设计一套自己的明信片(不是没时间,就是我太懒了)
3. 还是多踢几次球吧 (比以前还要少!!!)
4. 配合晓禾做一个音乐视频(不是没时间,就是我们太懒了)
5. 把团队中的设计工作做好,起码得让自己满意(网站还在改版,改了后起码能过自己这关)

未完成的要继续努力,明年的目标如下:
1. 自己尝试录制至少一期电台
2. 工作上:把公司网站改版做好,起码得让自己满意
3. 锻炼上:多踢几次球吧,多骑车上下班
4. 音乐上:坚持听音乐,看演出,买cd
5. 网站上:坚持写博客,还要做一个电台导航站,再把现有的网站重新整理一下
6. 练熟几首吉他曲,能自弹自唱,自娱自乐
7. 爬一座山,或去一个没有去过的省
8. 配合晓禾做一个音乐视频
9. 希望能促成一次女足老人们的大聚会活动
10. 学开车

2010年的晓禾总结

2010还有最后几天,翻出09年底的日志,关于2010的10个目标,竟然只实现了4个。

1. 写5首歌——在写歌这件事上,好像今年还不如去年,去年怎么说也多少写了一些无词的歌,今年却只有片段,一首完整的作品也没有,实在是惭愧
2. 做一部音乐视频——选了一个素材,发现不太适合,明年继续尝试吧
3. 再爬一座山——本来计划中的黄山行因为国庆没买到火车票作罢了
4. 再搬一次家——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不过当初是以为两个人都要去五道口工作才做的这个打算,现在我的公司离家近,走路20多分钟,在这儿住了两年,越发觉得这儿好了
5. 做六期电台——顺利完成。不过现在看来,一年6期还是有些少了,争取明年多做一些吧
6. 买一支录音笔——买了,不过真正录自己的少,都拿来录现场和采访了
7. 有机会学学吉他——刚买回吉他那阵还是跟着学了学,按得手疼,后来就很少再碰了- –
8. 减掉10斤——似乎这个目标每年都订,每年都完不成,几乎都在5斤内震荡,怎么也下不去,始终还是缺少毅力
9. 写10首歌词——写了2首,却没有配成完整的歌
10. 去一个没去过的北京旮旯——国庆的时候发现了五道营这个小胡同,离家很近,随便逛逛还挺不错
挨个检视,发现一年下来,真的没有做什么,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每年的目标都是未实现的比实现的多,但还是要写,如果不写,说不定过几年,连自己最想干什么都会忘掉。

继续2011…

1.写5首完整的歌
2.做一部音乐视频
3.多练练琴,练熟几首曲子
4.爬一座山
5.写10首歌词
6.减掉10斤
7.至少每个月做一期电台
8.种一盆花,保证它至少活3个月
9.煲10种汤
10.读10本工作以外的书

北风来得特别快

上周还跟人聊说今年的冬天不算冷,去年11月就下雪了,上周那天气还都是零上,一点没有下雪的迹象。没想到过了个周末回来,北风就呼呼地来了,连首都机场T3航站楼顶都被掀翻了,气温也一夜间陡降了差不多10度,直奔零下10度去。
网上看到亚残会的一篇帖,才知道广州的最低温度都已经降到只有几度。打电话回家,家里说今天开始降温,只有3、4度的样子。有些担心春节南方会不会又遇上雪灾,像那年去湛江一样,毫无热带的感觉,裹着厚厚的羽绒服,都还嫌冷。对湛江的第一印象在季节的错乱里都显得有点荒诞。还好第二次去赶上了好时候,夏秋之交,尝遍了各式海鲜,水果,才终于体会到湛江的好来。如果今年再像那年春节,这一趟注定会是有些索然无味的。不知道这几天的降温到春节那会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北方一冷,在屋外也就冻那么一会儿,回屋里就暖了;南方一冷,就真没有缓过来的时候,一天到晚都得裹着。刚来北京那会我是全宿舍最不怕冷的,后来春节回家,几乎回一次感冒一次,人也越来越不经冻,早上从被窝里钻出来,直接就到了另一个世界,非得咬咬牙才能哆哆嗦嗦地爬起来,再后来不开暖气就起不来了。北方的暖气就这样让我退化了。

换灯

过厅的灯坏了,晚上进屋,人陷在一片黑暗中,摸索着找房间的门。灯是年初还是去年的时候换上的,是一只直径有10来厘米的玻璃球包着的白色节能灯,很大的一只。都说节能灯寿命长,可惜换上才一年就坏了。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一只小灯泡,传统的那种,搭凳子爬上去,拧上后开灯,一片晕黄的光洒下来,竟然亮得叫人有些措手不及,连剥落的墙角都金壁辉煌起来。比起之前冷冷的白色节能灯,这只黄色小灯在冬天的屋里,散发出有点不真实的温暖感。大概还没习惯的缘故,之后每天回家,进门开灯,突然满屋亮亮的黄光,像是个意外的惊喜,在每天下班回家的门后等着我。
北岛在《城门开》里写“日光灯的出现是一种灾难,夺目刺眼,铺天盖地,无遮无拦。正如养鸡场夜间照明为了让母鸡多下蛋一样,日光灯创造的是白天的假象,人不下蛋,就更不得安宁,心烦意乱。” 好像我们已经习惯了整日如白昼般的明亮,只是为了保持清醒和思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就是远古神话,白天黑夜过得颠倒混乱。慢慢的,白天,阳光,都会有种不真切,虚晃的感觉,黑夜的那盏日光灯反而让人感觉清醒。慢慢的,就离真实越来越远。
关于节能灯,前一阵子看到一篇文章写节能灯因为含汞,制作企业汞污染都很严重,致使地下水和土壤也都受到严重污染;而废旧节能灯的处理目前来看大多只能是填埋,如果是真的,节能灯只能算使用环节有利于环保,其他环节还真是祸害。
写这篇的时候,提前关掉了屋顶的白色节能灯,换上黄色的床头灯,听着广播,夜晚的感觉也随之涌来。满屋的暗黄色调和四下的黑色阴影让紧张的情绪舒缓下来,身体懈怠了,也稍稍有了些倦意。在零下5度的夜晚,有暖气有一盏昏黄的灯,就够了。

微博一问

黄家强微博
前几天发现黄家强在微博上回答网友问题,难得有明星那么热情。于是随手问了家强一个问题,没想到他真的回答了,挺幸运。但随后问的几个问题就没什么踪影了。也罢,别人也是忙人啊,不可能一一看。一时间也感叹互联网真是令某些距离拉得很近,以前都无法想象能跟少时偶像对上话。要是能声音对上话就更好了,不过真到了那时候,也不知道该问些什么。
我问了问:他和家驹最喜欢的音乐人都有哪些?家强回复过来的有些真还不怎么听说。有空可以再补习一下。象robert fripp和paco de lucia。事后在网上查他们的时候发现了小插曲——我们的对话被人当新闻发出来了,还加了“揭秘”二字。
黄家强微博揭秘黄家驹生前偶像 抱负理想难实现

晓禾依树电台第十期

此电台节目已转移:http://www.coletree.com/podcast/2010/11/41/
因为一首歌喜欢上一部电影,因为一段原声记住了一个故事。
歌曲列表:
1.她的改变——雷光夏
2.《人肉米粉》主题曲
3.经过——彭思慧
4.Uplar
5.水の線路——World’s End Girlfriend
http://www.coletree.com/radio/coletree_radio_010.mp3

第010期:一首歌一部电影

因为一首歌喜欢上一部电影,因为一段原声记住了一个故事。由电影开始的旅行,奇幻又美丽。那个故事中的城市,是有多像我们身在的城市。相似的,有相似的情绪;不同的,也有基于不同人生的代入感;于是常常看完一部电影就像做完一场梦。梦醒之后,其实不过在另一个更大更漫长的梦境之中。音乐响起,梦开始了,黑暗中,眼前逐渐变亮,影像也渐渐清晰。如果说文艺片配好音乐是很自然的一件事,那么恐怖片能有好音乐就比较难得了。泰国电影《人肉米粉》是我看过的恐怖片里主题曲最好听的一部。

五道

五道营

我上班在五道口,住的地方在北三环和北二环之间,这里最近有个地方越来越火了,叫五道营。

五道营主要也是北京胡同,在二环里面,挨着雍和宫和国子监,和南锣鼓巷也差不多,都是些酒吧和特色小店。现在后海和南锣鼓巷客流已经很多,相对来说五道营还刚在起步,显得安静不少,许多人慢慢也都注意到了这。目前许多店铺还在装修,还没有形成一片商区,还有些未出租的,可惜没钱,不然也去占个地多好。

最近看的彭浩翔监制的网络电影《指甲刀人魔》,当中男主角走进的一家小店给周迅买礼物,就是下面这家以物换物的小店,说是北京第一家。而厦门鼓浪屿似乎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店了。反正大家有空可以去五道营看看,赶个早。以后说不定又是一个南锣鼓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