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与选择都是不同的,没有谁能替谁做决定。或许,我就简单的说说自己,以及谈谈做决定的时候,应该掌握哪些原则——《写给年轻的,自己》”这篇文章放在我的evernote里已经很久了,今天摘几段出来分享一下,顺序被我重新安排了。
……
办公室里有同事喜欢唱歌,曾参加过全国歌唱比赛并在地区拿到排名 。我问他,你来上班干甚么?怎不去当歌手?是什么事把你困住了? 他说了很多理由,说要进演艺圈有种种困难。然而,他最终告诉我他弄明白了,他其实没那么爱。如果真的热爱,那些困难全部不成理由。
台北淡水有个卖盐水鸡的小摊贩,顾客总是大排长龙。老板每次把盐 水鸡跟调料混合放在铁盒子后,就两手抓著盒子使劲摇晃,务求充分混合调料。我曾看他摇那个盒子看到傻了,态度无比慎重,运用全身力气,恭敬交付顾客……那是他全力以赴的一包盐水鸡。大排长龙的顾客说明了人们多么喜爱他的全力以赴,在那个小摊子上这个老板是无敌的。这种在各个角落里发光发热的人很多,不论事情大小。
……
在社会上,有名以及有钱都被认为是一种成就。这当然是好事,但是这两件事情被认知的次序有点颠倒。实际情况是,名与利都是你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好了之后的副产品,因此,有钱与有名乃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是结果,不是目的。
在你真正弄清楚你自己内心深处的意思之前,你脑袋里的声音很多是 家长以及社会给你的声音,那些声音并不是真正的你。我常看到很多 孩子屈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自己不喜欢念的学校或科系,而选择的理由不外乎那些热门科系将来容易赚钱有成就。而实际的情况是,你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有成就。这一点,绝大 部分的人都没弄明白。这里的喜欢,是必须喜欢到狂热的程度才行。 如果只是偶一为之,「好像还蛮有兴趣的」,恐怕是不够的。
「了解你自己」,这句古希腊的哲人所说的话,正是你在做任何选择的唯一关键。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做不出正确的选择。你一定要发掘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出那个能让你小宇宙完全爆发的事情出来。你喜欢,你就做得好,你做得好,你就容易有成就。寻找自己,是一个终生的课题。那是老天爷给你的天命,你必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找出答案。你拒绝一个工作机会的原因,只能是一个:「那不是我」;而你接受一个工作也同样的只能有一个原因:「那是我」。其他的事情,都是很次要的考量了。
……
你能如此清晰的写下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想像吗?要能清楚说 明你「是」什么,如果没法说清,那至少要能说明你「不是」什么, 这或许容易得多。不,不要一下子就跳到说自己想做什么或不想做甚么工作。你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是什么,而非「工作」是什么。你能试著写下一些对你自己的看法吗?例如: 什么是你的终生事业,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会像上瘾一样不可自拔,进 入无敌状态(哈哈,这可不是网络游戏),你想成为什么人,而你觉得那样子一定很棒。希望做这些练习,对你做决定的时候有帮助。
万圣节小南瓜盅
周六逛家乐福,看见一种长得像西瓜的小南瓜,宣传单上写着贝贝南瓜,微波5分钟即可蒸熟,这么简单的做法最适合我这样的懒人了。心里想着第二天就是万圣节,自己又爱吃南瓜,就做个南瓜意思一下吧。
第一步:做个南瓜盅。从南瓜蒂下两厘米处切下南瓜盖儿,用小刀在南瓜里划一圈,掏出里面的瓜肉和瓜瓤,这种贝贝南瓜无籽,瓜瓤几乎不用扔。
第二步:把掏出的瓜肉切成块,和切成小段的腊肠码在一起。
第三步:盖上瓜盖,放进微波容器里,微波高火5分钟,等到“叮”的一声,南瓜盅就可以出炉了。
刚出炉的南瓜盅,皮也软了,可以一起吃掉。
开盖咯,广式腊肠的甜咸味和南瓜的清甜还是很搭的^^
本来还在生南瓜上刻了个Jack脸,结果一熟就全软了,完全看不出来,看来Jack南瓜头还是得用大南瓜啊。
为什么时间越过越快?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有一个叫Philip Yaffe的前<华尔街日报>记者,现年六十多岁了。他这几年总觉得年龄越大,时间就过得越快。尽管他每天细细品味每一分钟,以便让时间过得不那么快,但当他回顾过去时,还是会感慨“怎么还是过的那么快?”他觉得不平衡,于是决定研究这个问题。他开始搜索大量资料,发现了许多原因。比如有些人觉得生了孩子后,时间开始过得很快等等。但都不令他满意,无奈之际,这个仁兄只好自己总结。他最后总结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理由是:时间过得快的原因也许在于,当我们喊出时间过得快的时候,我们脑子里想的事情。也就是当时我们到底想到什么,才让自己觉察到时间过得快呢?
Philip说:在那个时刻,我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生中某个大事件。比如大学毕业典礼,第一份工作,自己的婚礼等等。我们会将现在的时间跟那件事的“真正日期”进行对比,会一下产生极大的惊讶。比如我们经常聚会见到以前的同学,便会想起上一次见到他的时候,然后对比一下时间,原来离那次已经10年了!并且Philip认为人生大部分的这种“大事件”都发生在30岁以前。所以出了社会以后,越老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换一个角度说,表示我们的生活可能越来越缺乏“大事件”。
我的感觉就是类似公务员,一坐就坐到退休。的确这成人以后的生活,没有以前那么有意思。想想小时候可以因为解决一个小问题而兴奋不已,或者曾经为你喜欢的事疯狂过,在这些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都让你印象深刻。这些在你进入社会后都越来越少,人变得越来越老成,也越来越怀念跟以前同学聚会。
不过Philip没有给出什么解决办法,但很明显,有人会建议:就算老了,也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制造多点目标,挑战,加大你对生活的期许。这样虽然不会有助于你最终的成功。但是能让过程中的这些日子有意思一些。总之就是这么一个道理,给自己现在的生活制作多点“大事件”,也许会觉得时间过得慢些。
但以我自己的观察总结,我也有些别的观点。我也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心里很慌。特别是看到比你年轻的人,都比你成功很多,或者干了很多你做不到的事的时候,更慌。这种内心的着急其实来源于——我很清楚自己还想干什么。真的有些事自己很想干,比如能开一个自己的小店,能练得一手好琴,设计好自己的品牌形象等等。每当我想到这些都没有实现,而自己又忙于现实的工作等事情无暇顾及,心里就会有莫名的慌张。从某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时间过得快”的理由和Philip总结的还是有点差别。其实我并没有觉察到目前的生活很缺乏“大事件”而导致的乏味,从而会跟以前对比,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只是想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才是纠结我的根源。
我很清楚人的一生,能做的事很有限。而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其实我并不希望在工作上或者某些方面能如何的出名成功。我只希望能有一天完成我真心想做的事,然后慢慢地享受剩余的人生,那时不会有一丝的心慌,也不会埋怨时间过得真快。
可乐鸡翅
懒人版可乐鸡翅,真的很简单。做法如下:
将锅烧干,把鸡翅放进去干炒。
第一步干炒鸡翅的目的就是把水挤干。
记住不要放油,一点也不要放。
炒一会看到鸡翅皮变色。
然后视鸡翅多少放生抽酱油~
然后均匀的炒,炒到鸡翅表皮变色即可。
然后倒入可乐,经多次实践,可口可乐最好。
可乐稍微与鸡翅表面持平就好。看个人口味。
然后就文火慢炖。
待可乐汁几乎被吸收完后,就可以出锅了。
感觉比以前做的腌制版的还要好吃,味道更正,下次记得下锅前在鸡翅上划几道更入味儿。
每次长时间不做饭,就忍不住要去看美食中国或者豆瓣的私房菜小组,看着别人的成果就开始心痒痒。又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好不容易决定下来,一去菜场又犹豫了,看着新鲜的菜,脑子里搜索着别人那看来的美食图片,啥都想买,割舍不下,真的要狠下心才能离开。做饭就像过瘾,过一次可以顶好久。
长假扫街(1)
长假之前,上网遍查各路攻略,计划好了四个不同的出游目的地,心想排除掉各种意外,总有一处能够成行吧。谁料订票时被告知,国庆期间这四个地方所有的票都没了。
一下子没地方可去,倒也一点没觉得失望,甚至一丝惆怅也没有,反而突然轻松不少,时间一下子变多了,想到可以很闲散地过完这个最长的假期,就莫名的快乐起来。
第一天就走残了,从潘家园到迪卡侬,再到新光天地。潘家园已经记不起哪年去过,印象中的样子也模糊地只剩下概念。我记性一直不好,经常会区分不出哪个是真实的记忆,哪个是梦见的样子。潘家园还是很值得一逛,好多复古的小货一路走着,一路看着也很有味道,当然这是需要淘宝的地方,想要买真正的古董货,还得懂 行才行,我们也就逛个新鲜好玩。看见几家卖黑胶的,正想着能不能把家里的CD拿来摆个地摊,抬头瞅见市场公告牌上写着:“严禁售卖音像制品”。
自从搬离红领巾桥那块,就很少再去迪卡侬和新光天地。住东四环的那段日子,俩人时不时会去新光天地逛逛。那会新光的顶层和地下有不少有趣的小玩意,顶层还有个艺术馆,经常有些不知名的画展,曾经写过篇关于小破孩画展的日志就是那儿来的。商场人永远不会太多,很适合我们去window shopping。在微博上看见有朋友写新光天地有好吃的肠粉,结果去那儿才知道是商场那种一小格一小格不同商家的食堂,一小碟肠粉要卖15块钱,感叹着在北京,贫民化的广东小吃都变成了小资食品,真希望赶紧到春节,这样又能回广东吃街头小吃了。
潘家园有若干大大小小的石像和佛像售卖
地摊上全是各种古旧的玩意
泥塑很像以前在798看到过的一家,名字不记得
新光天地画廊的彩画儿
新光的水幕,底下铺着吸水的垫子,水就不会四处乱溅
贺老四
中秋去了丰宁坝上草原,主要娱乐是骑马。
我骑的那匹叫“贺老四”,一叫“贺老四”,它就屁颠屁颠地开始跑。不过我叫没用,得带队的向导叫。贺老四太胖了,长得跟牛似的,肚子屁股都大。向导说它平日是干活的马。胖的马自然跑不快,一路只能是小跑。马小跑非常要命,因为不大好找节奏,我在上面被他颠来颠去的,第二天尾龙骨就痛得很。一路上四个小时“贺老四”还算老实,没给我整出啥事来。只是一次在我转身整理包的时候,这小子跑树底下过,它自己迅速从树下钻过去,我一转身,迎面来的树枝就抽出我脸上一道疤。顿时我觉得眼前模糊,原来眼镜掉了。心想完了,肯定掉后面了,可“贺老四”还在往前跑。我蒙眼低头看了看,那眼镜竟然挂在“贺老四”长长的鬓毛上,我赶紧抓起来戴上,也算不幸中的大幸。只怪“贺老四”只顾自己身高,没想到它上面还驼着一个人呢。
回程的时候,有人问向导“贺老四”算不算好马?向导说:“当然是好马,宰了吃比别人多几十斤呢”
上面这匹小一些的马是“贺老四”的兄弟,喜欢一边跑一边放屁。
晓禾依树电台第九期
此电台节目已转移:http://www.coletree.com/podcast/2010/09/39/
快乐在于我们做什么,而不是拥有什么。
歌曲列表:
1.let me go——Nouvelle Vague
2.sprout and the bean——Joanna Newsom
3.铅笔——李志
4.green park blues——Kate st. John
5.我的家——小娟山谷里的居民
http://www.coletree.com/radio/coletree_radio_009.mp3
第009期:追求少一些,快乐多一些
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工作以后,每一次搬家,东西总比上一次更多。随着住所越变越大,我们会添置物件,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好像每一次购买新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快乐。于是家里渐渐堆满了一些买来后你会发现都用不了几次,甚至从来没用过的东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东西就渐渐成了衡量我们生活的标准,而我们也心安理得的认为追求更多更好就是在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也许有时候反过来想想,追求得少一些,反而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也让我们更快乐。快乐在于我们做什么,而不是拥有什么。
每日种草续
三盆小草最终还是枯萎了。
拔掉以后,洗干净玻璃容器,里面彩色的碳离子还挺好看。
之前草里生出来好多小飞虫,让我郁闷了好一阵子,家里的电蚊拍也拍不到,因为太小了,小过拍网。
现在不用再担心有小虫乱飞,我想我暂时是不会再养草了,毕竟窗户向北,晒不到太阳,也怪可怜的。
不过也许可以考虑种个魔豆,前几年种过一次,沿着窗台的墙一直爬到了窗帘杆上。要不是因为春节回家没有照顾它,应该能爬满整个窗框吧。
以前看过一个电影,一个人问女主角,如果问你幸福是什么,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自己私底下尝试过很多次。好像有好几次,最先想到的都是:
养一盆绿色的植物,然后看着它逐渐变成好吃的。
哈哈。我的薄荷还没养呢,不过薄荷需要充足的阳光。
有什么植物是不需要阳光的?
琴童
周五下班回家,刚进小区,一个胖胖的男孩和他瘦瘦的妈妈走在前面,男孩背上背着把大提琴,琴的底部到他膝盖,顶部比他的头还要高出好多,看上去整个琴比他自己还要高。母子俩一句话没说,只是默默走着,大概都累了。我跟在他们后面,忽然就有点矫情地心酸了一下。想他妈妈一定是很宠他,知道儿子辛苦,放个暑假也不能闲着,但又不可能不让儿子去参加培训班,只好在物质上尽可能补偿,给他好多好吃的,让他长那么胖,而妈妈自己,儿子上培训班要陪着,还要上班,做家务,吃的东西营养都补充给儿子了,自己宁肯累着,不瘦才怪。
眼前浮现出许许多多琴童的样子。想到我们邻居家也是个四年级的胖小孩,暑假回廊坊的姥姥家待了一个月,8月不到就又回来了,说是要考级,回来练小号,上集训班。还有老家那些在姑妈的钢琴中心学琴的孩子,三岁就像个大人一般讲话,古灵精怪,颇有灵气;也有死不开窍的,天天练8个小时,还是很难长进。我一度很难理解像这样毫无天分的孩子,为什么还硬要送来学琴,明明孩子的天赋不在于此,后来才明白,死不开窍的其实是父母,他们总是人云亦云,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都只是看朋友的女儿学了,我女儿也得学,同事的儿子学了,我儿子又怎么能输过他。说到底,孩子只是他们攀比的筹码,学会了,拉出去弹一首,倍儿有面子。
前些日子,去昌平参加了一个钢琴派对,结果到那儿才知道是个父亲给准备考中央音乐学院的儿子办的,包下了京郊一个度假村,请来了一众亲朋好友,还有一堆文艺圈的朋友。儿子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俨然个人音乐会的样子,让我们几个本来奔着派对助兴去的文艺界朋友囧翻了。老实讲,孩子弹得还是不错的,这样一场小型音乐会,也能为他长长经验。不过在人才和关系云集的北京,有一定实力的孩子也不一定能真正考得进去,于是请这么多朋友也有了另外一层目地。我姐那天给几个唱歌助兴的朋友弹伴奏,最后私下跟我说“弹得好又怎样?不一定能考进去。考进去又怎样?将来还不是跟我一样,给人弹伴奏。”
虽说弹伴奏不见得就不好,我姐现在当大学老师,也挺悠闲。只是对于浩浩荡荡学琴的孩子来讲,他们绝大多数当初都是怀着当钢琴家的梦想来学琴的,从小就习惯了上舞台,习惯了被父母的朋友们夸赞,习惯了成为众人欣赏的中心。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在慢慢长大后理解现实和梦想的差距,但也有一些因为落差太大无法承受而患上心理疾病,单单我就认识几个这样的例子。回过头来,是谁给了他们这样不切实际的梦想,又是谁让他们根本没机会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所在。
站台
深夜的站台,只有一个女孩站在路灯下,这么晚了,还会有车么,也许是等夜班车吧,11点30到早上5点的那种,没记错的话,夜班车很少,往往错过一辆就要等上半个小时。
路灯有些脆弱地闪了闪,发出滋滋的声音,女孩抬起头担心地看了一眼。微黄的灯光像一缕微弱的夕阳,勾勒出一张小巧的脸,睫毛细而柔软地微微翘着,鼻子不高,撅着小嘴,像是在嗔怪头顶的路灯。零星路过几辆出租,在她面前减慢了速度,还按了几下喇叭,可她完全不为所动,只是站着,望着来车的方向。也许她住得太远,不够钱打车,也许只是害怕一个人半夜打车。
起风了,路边的树哗啦啦响着,灯光被树影扯乱,忽明忽暗,在女孩身前身后摇曳。她穿了一袭束腰的浅色连衣裙,裙摆在风里来回摆动。
身后的路上,远处有几个人吹着口哨,大声说笑着朝这边走来。女孩往站台中央,路灯相反的方向走了几步,然后又挪了挪,远离了路灯,整个人陷在黑暗里,背后是站台的大广告牌,从后面的路上看过去,不注意的话,还真看不出站台上有人。
是几个喝醉的男人,搂在一起,一路骂着,笑着,走到站台背后。一个说“操,我憋不住了。”接着跳上站台背后的花坛,隐匿在树丛中。另外几个一边笑着,一边骂道“操,你他妈快点”,也停下了。站台的大广告牌上女明星的红唇被人贴了办证小广告,其中一个喝醉的男人指着女明星的红唇狂笑一阵,然后说:“操,我他妈最烦这婊子。”又是一阵狂笑,然后一边笑着一边继续晃晃悠悠往前走。花坛里的那人跳下来回到路上,一见那几个已经走到前面,低声骂着,追了上去。
女孩朝他们走远的方向看了看,转过头,重新回到路灯下。一辆公车在前一个红灯处停了下来,女孩从包里摸出公交卡,走下站台。
逛书店
周日一口气逛了三个书店,王府井外文书店,王府井图书大厦,和西单图书大厦。好久没有这样逛书店了,当然还是走马观花,上一次坐在书店里看一个下午的书,得追溯到一年半前在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了。
除了外文书店,另外两座图书大厦都是人满为患。谁说中国人不爱读书的,你看这些书店里一楼二楼三楼总是挤满了人,一楼最挤的通常是成功学辅导书,二楼三楼是外语学习书和教辅类图书。看那些坐在二三楼地上看花花绿绿课外辅导书的孩子,想像他们长大后会转移到一楼继续扎堆看职场手册或者成功教程,活到老学到老。
前几天王三表在博客上写美术馆那儿的三联书店人少了,书也少了,不对呀,这俩偌大的图书大厦怎么还这么多人呢。相比之下,外文书店基本没人,只有零零散散几个老外,在底楼一侧看英文名字的中文翻译小卡片,呵呵傻笑。
三楼还是四楼有不少外语原版儿童书,也是一个人都没有。当然价格太贵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原因,大概中国家长们会觉得这些书太简单,没什么营养,全是画儿,没几个字,也跟中国孩子们的课程没什么关系。不过这些书真是好看哪,我们俩都逗留了好久,还找了半天立体书。
英文原版书对面是日文原版书,进门摆着原版的1Q84,小小的,我还从来不知道日文原版书大多都是这种小小的32开,一看就是方便挤地铁的上班族放在包包里的。现在想来,真是后悔大学二外选了法语,应该选日语的。想当初大学投票日语也就差了那么一两票落选,我当初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选了法语,结果现在法语也差不多忘光了,日语还仍然停留在会说几个单词的层面。现在阴差阳错入了设计的行当,才突然发现应该多学学日本的东西,要是会日语会方便很多。
两个人逛到晚上,结果一本书都没买,倒是买了一堆CD,也算没白逛。
每日种草
一到夏天,就会有种植的欲望。大概一年之中,夏天是最厌倦城市生活的,总想着跟大自然更近一点,跟绿色更近一点。前几天看香港电台的铿锵集,里边走访了一些放弃掉城市生活的香港人,在香港郊外过每日种田的村野生活,突然就很想放下现在的一切,去农村,承包下一小片田地,种自己喜欢的蔬菜水果,自给自足。

长草小人买回第二天

长势很快

刚刚修剪完头发,还是有点乱

从左到右:心形草,晴思草,岩石草

窗户向北,小草艰难地寻找阳光

心形草长大是会开花的,只可惜这段时间天气太闷热,花还没开,草就快蔫了

全是绿的

六月拾遗
6月看了今年第一个演出,at17在星光现场。一直很少机会去看现场演出,演出的门票在我这个阶层看起来总是奢侈的行为。当然也不是花不起,但还是要挑过选过才能决定。我希望有一日,那几位能让我不计成本的乐队音乐人,能来我所在的城市。
五颜六色的背景烟幕挺浪漫,让你更能沉浸在当下。忍不住就跟着大家瞎起哄。
弹吉他的样子还是很投入的。忍不住再放一张。
回家的路上,在路边的庆丰包子铺,看到了不久之后就告别世界杯的亨利。包子铺的老板挺会做生意的,晚晚投影直播世界杯,每天都客满。
大懒堂:Light My Fire
Lazy Mutha Fucker(大懒堂),由于歌词内容引起社会过大争议而迫于各方压力,在2003年被迫解散(这是网上说的,也许也没有太多被迫的成分)。时隔6年,在出道10年后的2009年,LMF成员再次重聚一“堂”,在新加坡和香港举办名为“The Wild Lazy Tour”的巡回演唱会,以纪念他们的出道单曲《屋村仔》发布10周年。同时也发布了09年的新单曲《揸紧中指》。
之前已经听过,但今天又在网上看到,忍不住转到自己这来,里面还有歌词,歌词里照旧有脏话。关于脏话他们以前的歌《傲气长存》里就说过——“是不是讲几句粗口就会教坏你的仔,又不见我闹一闹就可以改善社会问题。”
闾丘露薇之前在Twitter上写到:“我曾经觉得,有些政客很吵,不做实事,但是问题在于,现在的香港,如果没有了这些噪音,会变成怎样,大家心知肚明。所以,不管这些发出噪音的人出于怎样的目的,必须看到的是,正是因为他们,我们这些不出声的人统统沾了光。”
(今天是6月30日。1993年的6月30日,音乐人黄家驹与世长辞。向这些启蒙影响过我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