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逛庙会

锦里庙会

过年回家之前,去了一趟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结果很是失望。桃花是假的,迎春花也是假的。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去太早了的缘故,号称皇家庙会,结果除了几张清朝八旗文化图片,几个表演吹糖人,画糖画,捏面人,毛猴,草编的民俗摊,博物馆里展出着清朝服饰,剩下的就是北京各大庙会必有的儿童游戏嘉年华和一长溜没啥特色的小吃,不外乎羊肉串,炒肝、灌肠、爆肚、褡裢火烧这些东西。皇家活动斗鸡表演光看一眼都要花钱,果然是贵族项目。算起来在北京逛过三次庙会了,前两次在地坛和朝阳公园,虽然比这次皇家庙会要好,但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

过完年去成都,按计划去锦里,碰巧遇上锦里和武侯祠串一块儿搞成都大庙会,门票20,算下来比平时单独去武侯祠都要花上60便宜多了。说到门票,不得不批判一下川内景点的高价门票,基本上只要是古迹,不管大小,都在60以上,像都江堰这样明显应该作为小学生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的景点,哦,在天朝我们习惯称之为爱国主义教育,这种去一次就够了的地方,居然已经涨到90,而且进去发现包括二王庙在内的所有庙都还在修,只有安澜桥还能寻找下儿时的回忆。

不过锦里真是超出我的预期。之前听很多人讲去锦里不如去宽窄巷子。去年回家已经去过一次宽窄巷子,诗人们开的酒吧餐厅总让我有种到了798的感觉,尽管他们是如此不同。

去锦里是在晚上,在窄窄的石板路上穿行,满眼的红灯笼映在潮湿的路面,有些摇曳。有几家卖三国礼品的小店,里面的公仔让我俩流连了好久,买了诸葛亮和一对卡通皇上皇后,剩下个关二哥的储钱罐,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嫌贵没有买。在小吃街胡吃海吃了一番,又去湖那儿看了半天黑天鹅,就已经快10点了,店铺开始打烊,店家一个个举着门板安回门框上。两小时太短,没过瘾,于是第二天一早又去了一趟,再花了20块钱,把武侯锦里逛了个遍,却还是留了个遗憾。那个关二哥的储钱罐,最后还是没买,后来发现锦里这里卖的是最便宜的,第二天去洛带和宽窄巷子都比这儿贵。有遗憾也未必是坏事,至少有这样一个地方让你想再回去。

晓禾依树电台第五期


此电台节目已转移:http://www.coletree.com/podcast/2010/02/31/
歌曲列表:
1.“White Winter Hymnal”——Fleet Foxes
2.“Happy New Year”——牛蛙/晓禾
3.“L’ombre Et La Lumiere”——Coralie Clement
4.“Tout Doucement”——Feist
5.“23”——Blonde Redhead
背景音乐来自Eluvium和升哥

第005期:北京十年

偶然发现家对面的四川小店,被里面各式烧菜和麻辣烫的香味吸引,于是又开始怀念里家乡的味道来。跟老板娘攀谈起来,原来她和我一样,来北京10年了。10年,好像一直没有真正喜欢上这座城市,可是我还在这里。很快就要回家过年了,想到一大堆鲜香美味的四川美食在等着我,摸摸自己的肚腩,还是趁这段时间好好减减肥先吧。纠结了2个月时间,终于决定辞职,下一份工作约好了2月底开始,为自己争取了一段难得的小寒假,好好整理整理自己的心情,重新上路吧。

寒假

不曾想过告别学生时代这么多年以后,还能拥有一次寒假。
1月29,打包完办公桌上最后剩下的两个杯子,点了“发送”按钮发出一早就写好存在草稿箱里的告别信,关上电脑,跟同事们再见。走出公司大楼,阳光明媚得有些晃眼,有那么一瞬间有点不知所措,很快想起要去宜家,去物色一张打折的电脑桌。就这样,我工作以来的第一个寒假,不确定会不会是最后一个,就这么开始了。

一个月前刚刚休完两周的婚假,那两周哪儿也没去,被朋友说成暴殄天物,这回,估计回老家前也不会去哪儿了。算下来春节前也只有两周,这个寒假毕竟还是不能跟学生时代的寒假相提并论。不过,能有这两三周自己的时间,我也是知足了。

这两天在家,睡到11点,起来洗个澡,白天还是像往常一样看看GReader,下午练练琴,玩玩游戏,饿了外出觅食,回来看个电影,再看几集生活大爆炸,等依树回家。这样过了两天,总觉得有些惶惶,想给博客写点东西,又不知从何写起,记录生活吧,好像又没什么可写;写影评吧,自从参加过那个每天写一篇影评的活动后,发现自己写来写去,总是差不多的感觉,再加上后来终于意识到看电影真是一件极其自我的事,推荐其实没什么用,之后,就很少再写了。

昨天晾衣服的时候,听到邻居安排正在休寒假的儿子每天几点练琴,几点写作业,几点看电视,突然想到自己童年的寒假也是这么过来的,就想要不要也给自己的这次寒假列个计划。什么时候做电台,什么时候写歌,什么时候看看书。

今天看了一篇博文,一个人的好天气,是的,以那本小说命名的一篇小文章,在the Ludlows的音乐中看完后,那份安静不期然地就回来了,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些日子,自己实在还是浮躁,即便表面上已经卸下最大的包袱,应该以最轻松的状态度过这个难得的寒假,可内心却还在庸人自扰,始终放不下。说是不适应也罢,最根本还是浮躁,把一些外界的东西看得太过重要,遗失了简单和平和的内心。

大概这就是文字和音乐的力量吧,让我在寒假的第三天及时找回了遗失已久的那份宁静心情。打算明天开始读读青山七惠的小说。

十年

十年前的今天晚上,下晚自习后,我和辉颖骑车回家,那是那年冬天最冷的一天。虽然我们跟往常一样,一路聊了不少话题,但我还是时不时催他早点回去,因为实在太冷了。不适宜在外面逗留太久。

李辉颖是我整个中学年代最好的朋友,也许也是我一辈子最好的一位朋友。虽然我年纪还不大,但是也早已感到随着年纪的增大,知己的越来越难求。我从中学到现在,都是比较安静沉默的人,所以难得有几个知己。如辉颖一样的就更少了。我们从小学开始认识,到中学变成知己。性格彼此相似,却又有互补的地方。

在中学那几年,我们俩因为家跟大部分同学不在一个方向,所以基本放学都是一起回去,每天的路上无所不谈。学习,足球,音乐……很多很多,虽然有些东西他不一定擅长,比如音乐,但是他也很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再往后,我们发现彼此都是暗恋同一个女生,因此谈话的话题又多了一项。我们却不是情敌,一直都只是互相怂恿对方努力,自己从来不努力。

我们几乎每天都聊很长时间的天,却很少发现聊到没有话题的时候。经常的情景是,因为他家比我家还远一点,每天先骑到我家楼下,我妈在阳台看见我已回,便开始摆桌吃饭。结果等了半天我都没上去,我们俩在楼下一圈圈地绕,还在聊。长此以往,辉颖在我看来像家人一样,因为从来不会担心这份友谊会变淡或者失去。我们只要一见面就有一种很放松舒服的感觉,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无所谓。

高二以后,由于大家不同班,学习也忙,见面的次数开始大大减少。一直到高三寒假前,他又开始来学校晚自习,于是我们又相约晚上一起回家。这才又开始了狂聊的日子。那几天辉颖说了很多,有高考后的抱负,以后的理想,还有高考完要向那位女生表白等等。但我也只顾起劲,却记不住太多——人就是这样的了。之后,他说过的这些事当然没实现,也被我错过而消散。

前几年寒假,在去北京的火车上,我们几个初次认识的湛江一中校友,晚上睡不着围在一起讲鬼故事。当中有比我大的师姐,也有小我们几届的小师妹。大家说到各自的料都快没了的时候,那位小师妹突然说:“前几年一中好像有个学生去世,好像时候还有些灵异的现象,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当时的感觉,也许是很厚很厚的一块玻璃,被用力敲了一铁锤。我看着这位可爱的小师妹,在讲着一个似乎跟大家都挺遥远的事情,大家偶尔发出惋惜的嗟叹。而当时的当事人——我,时隔几年后就坐在旁边……
十年过去了,自己经历了不少痛苦,也有不少幸福的时刻;认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也疏远了一些老同学,因为自己木讷的不擅经营。变化算不上少,但我还是忘不了十年前,我曾有过一位那么好的朋友,和一份那么值得珍藏的感觉。回想十年前,辉颖离开之后,我所做过的一些不成熟的抉择,以及面对问题时的手足无措,就很清楚他在我心中的地位。

十年前,我当时的同桌黄文凯跟我说过一句话“过一段时间后,没有什么人会再记得这些事了”。我忘记他当时说的“一段时间”是几个月还是几年了,但在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早够了吧。

现在已经十年了,不知道除了我,是否还有当年的同学会偶尔想起你呢?辉颖。

《朱莉和茱莉亚》最爱

julie and julia

Paul问Julia:那你到底最喜欢什么呢?Julia不假思索地回答:吃。

说这话的时候,Julia Child一定没想到自己后来能成为美国一代电视名厨。跟随丈夫初到巴黎的她,觉得自己无所事事,总想找些事来做,又不愿回到她不喜欢的政府机构工作。最初也尝试了各种学习班,诸如做帽子,打桥牌这样的,都让她半途而废了,最后花掉高昂的学费进入蓝带烹饪艺术学院的专业厨师班才真正开启了她的美食探索之旅。从那以后,即使丈夫工作频繁调动,他们的居所也跟着不断迁移,即使她和两个朋友办的烹饪培训班入不敷出,即使花了10年功夫写成的烹饪食谱一再遭到出版社的拒绝,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才是真正的最爱吧。

这段时间看的电影,总是有很强烈的代入感,这部电影《朱莉和茱莉亚》也是如此。想到就在几天前,依树和我还讨论过最喜欢做什么这个话题。我觉得自己好像越长大越难回答这个问题了,即使我真的喜欢一件事,也很难像Julia那样脱口而出。或者浮现出的第一个答案就是真的最爱?好像又不太敢确定。是不是自己顾虑太多,内心已经不够单纯?

当你凭空想一件事的时候,或许很难知道那是不是就是你的最爱。只有你去做了,涉猎其中,并且感到欲罢不能,这样才能称作最爱吧。和Julia一样,我们都会走一些弯路,其实也不见得就是弯路,应该说只是一些发现最爱的铺垫。可能一开始我们会尝试一些自以为喜欢的事情,或者听从别人的意愿特别是父母的意愿去做一些别人以为我们适合的事情,所幸的是我们能即时发现这并非是自己的最爱,那就应该立刻去尝试想做的其他事,你的最爱一定还藏在这些意愿里,只是等着你突然某一天的恍然大悟。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找不到了,有句话大概是这样:“Be the one you love to be, not the one you are supposed to be”. 以此,记录下自己看过《朱莉和茱莉亚》之后泛起了点小涟漪的心情。

2009年的依树总结

回看去年这个时候写的的2009年目标,还真是惨不忍睹啊,一年过去了,完成的目标没几件。先挨个过着检讨一下。
成品与半成品:
1. 继续爬一座山 —— 爬了华山,还是挺不错的一次西安之旅
2. 国庆和晓禾回老家,最好去趟海南 —— 老家是回了,不过海南没去成,但把最重要的事办了
3. 看几本有意义的书,和工作娱乐无关的 —— 好像是看了些,不过还是工作相关的多
4. 多踢几次球,10次就不错了 —— 有那么3次好像……

未实现的
1. 存够钱买一个IMAC电脑 —— 快了,快了……
2. 给我的相机添一个镜头 —— 现在形势不好,还是先排除在计划外吧
3. 设计完成我们的新版网站 —— 完全没有时间,也是因为今年变动太大
4. 看一场我喜欢的现场演出 —— 没发现特想看的啊,自己也懒
5. 去一次长城 —— 只要我还生活在北京,这件事似乎就没什么吸引力
6. 年底能印一套自己的明信片寄给朋友 —— 未完成借口和设计网站的那条一样

检讨完之后,把去年的愿望整理一下,重新发布一下就成了2010年的十大愿望。实在太多的没有完成,可以自动延期一下。不过还是要严肃一点,不能过过嘴瘾就算了。我努力要使2010年完成的愿望数,比2009年要多。以下是我2010年的十个目标,说愿望也行。
1. 添加一台IMAC电脑
2. 继续再爬一座山
3. 设计我们的新版网站
4. 设计一套自己的明信片(12张)
5. 至少看一场我喜欢的现场演出
6. 买一把吉他,重新学学
7. 自己也做一期电台试试,不只是选歌,要不自己说,要不写稿
8. 把团队中的设计工作做好,起码得让自己满意
9. 还是多踢几次球吧
10.配合晓禾做一个音乐视频

2009年的晓禾总结

那天在路上听新闻说澳门回归,才猛然意识到的确都已经十年了,十年,长得都快淡忘了,忘了当年中学政治课上必须记住并且要用各种政治理论去论证演绎的时事。当年的时事,兜兜转转一下就是十年,而今又因为足够久远,俨然成了一个需要拿出来特意纪念一下的时事。

每到年末这个时候,人都有些怀旧。想着这个好像刚刚才开始熟悉的纪年数字马上就要被舍弃不用,你有点依依不舍,所以在新年头几次需要签字落款写日期的时候,你经常会写错,写成那个熟悉的数字,不过慢慢也就习惯了,直到再也不会犯错。

看08年底写的愿望,看看都有哪些实现。
晓禾的2009年目标:
1. 写两首有歌词的歌——未完成
2. 写两首没歌词的歌——算是写了一首没词的,和几段Loop,不过离理想状态还差太远
3. 出一次国——未完成
4. 爬一座没爬过的山——爬了华山,一生中去一次足矣
5. 做十道新菜式——其实也记不太清都做了些啥菜式,算新的话也不少,勉强算完成吧
6. 搬一次家——这是实现得最早的愿望
7. 养一盆薄荷——夏天买的薄荷种子到现在还没种
8. 看一次大海——国庆去湛江看了不止一次
9. 减掉10斤——基本维持原状,符合朋友们对我“保重”的嘱咐
10. 学学非洲手鼓——逛新街口的时候,看到乐器店里一个非洲手鼓要卖将近一千块,就没敢再想,暂时回家练习拍桌子吧

好像大半没有实现,最关键,还是写歌停滞了将近一年,直到前段时间休长假才重新找到些感觉。说到底还是太懒了。
继续写下2010年的目标,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再来看看:
1. 写5首歌
2. 做一部音乐视频
3. 再爬一座山
4. 再搬一次家
5. 做六期电台
6. 买一支录音笔
7. 有机会学学吉他
8. 减掉10斤
9. 写10首歌词
10. 去一个没去过的北京旮旯

闲暇时光

两周,如果待在家,不上班,也不是出去长途旅行,能够做些什么?
这两周休假,办完了所有年内该做的需要跑腿的杂事,写了一点五首歌、几段 Loop,做了一期电台,完成了我生平第一个不织布手工品,看了几部不错的电影,做了豆泡鸭腿粉丝汤,蚕豆炒豆泡,粥底火锅,玉米排骨煲,还有今晚刚做的奶酪咖喱锅。
这段时间不再上twitter,google reader也只是偶尔看看朋友分享的文章,这些东西总是让你有追逐的欲望,不知不觉就浮躁起来。有时候与世隔绝也是种幸福,而且都不是真正的与世隔绝,只是放慢脚步,跟随自己内心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只是两周不用工作,年初的计划就补上了好多。回头看那些愿望,居然没有一个是和工作相关的,也会疑惑,现在自认为喜欢的这些东西,是真的喜欢么,发自内心?
工作的事情,还是有些隐隐不安。有天晚上,睡不着,老想着些事,又极其疲惫,到后来都能感觉脑子不停在转,浮现的却是模糊不清的片段,潜意识中好像有种声音在试图要脑子慢下来,越想分辨,旋转得越快,到最后头就开始晕了。
别人说工作五年是一个关键点,对于我,或许真的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面对如此多的岔路,该如何选择,又会如何被选择,还不得而知。有时候做选择真的是比没得选还要难。
吃饭的时候看了存在电脑里好久的粘土动画《玛丽和马克思》,刚开始还觉得粘土做得挺吓人的,看到后来哭得不行,大概是正好符合现在的心境吧。晚上买的咖喱粉好难吃,味很呛,以后还是用咖喱块好了,做完搞得屋里好浓一股咖喱味,只好开窗通风,冻得我裹着厚厚的衣服缩着脖子离窗户远远的还能感到阵阵寒风。晾了10分钟,关窗喷了点空气清新剂,望着窗外街上冷清的路灯和路口一辆等红灯的出租车,摸着窗前的暖气管,烫烫的。空气清新剂的水雾落了下来,香香的柠檬味。
后天就要回公司了,写下这篇纪念一下这段难得的两周长假。

晓禾依树电台第四期

此电台节目已转移:http://www.coletree.com/podcast/2009/12/29/
歌曲列表:
1.“Here Comes Santa Claus”——Bob Dylan
2.“Jed the Humanoid”——Grandaddy
3.“忽悠忽悠”——左小祖咒
4.“Song for You”——Alexi Murdoch
5.“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Bob Dylan
混完才发现这期全是男歌手,哈哈。不过这几个男人的声音都很有魅力。背景音乐既有我自己前阵子写的所谓《冬雾》也有凯尔特歌曲,还有一段来自MUM.
http://www.coletree.com/radio/coletree_radio_004.mp3

第004期:夏日之后便是冬日

夏天之后转眼就到冬天。这是我们的第四期电台,上一期做的时候还是盛夏,如今已是隆冬。在最近的一次饭局上,有个前辈问我,为什么不考公务员,我一本正经的说要是做一份自己完全没兴趣的工作,挣再多钱又有啥意思涅。混完才发现这期全是男歌手,哈哈。不过这几个男人的声音都很有魅力。背景音乐既有我自己前阵子写的所谓《冬雾》也有凯尔特歌曲,还有一段来自MUM。很快就是圣诞节了,提前祝大家圣诞快乐。

《步履不停》降温

步履不停
手机报说这周开始又要降温,最高气温零度左右。今天在家呆了一整天,中午自己试着做了粥底火锅。其实就是昨天剩下的粥加水放到电磁炉里煮,开了再放前些天买的豌豆苗,金针菇还有鱼腥草,又剥了一颗鱼汤味的浓汤宝放进锅里。

吃饭的时候看了部电影《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的,搜狗输入法没有是枝裕和,费了好半天劲才敲出来。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日本人拍亲情就是能把我想说的都拍出来,不服不行。存下来了,日后温习。写了一下午电台,最近好多变化中的事,好像很多可以说,又不知道值不值得说。明天选好歌,录好音,就可以放上去了。晓禾依树电台第四期。这样至少保证了今年平均一季度一期……还是有点少涅。

写完稿,快到5点,天就黑了。看见对面破楼逐渐亮起的微弱灯光,心想这个冬天能待在不算太冷的屋里,有热水喝,真是不错。图片是《步履不停》电影截图一张,画质模糊,三个孩子的手伸向樱花,依树一会儿肯定说我放这么张不清楚的图片上来。不过我觉得还挺好看。

厨娘回归

香辣炒双豆
记不清几个月没进厨房了。偶尔也熬个粥,煲个汤,但炒锅真是很久不用。这几天赋闲在家,本来也没想用灶台,可前些天买的蚕豆米,中午用微波炉蒸锅蒸太久,看着蔫蔫的,好难看,只好拿出好久不用的炒锅再加加工。虽然总嫌灶台太脏,还是忍了,想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要搬家,把橱柜里剩的食材赶紧用完才是要紧事。倒上前些日子买的小瓶装炒菜油,放上香辣豆瓣酱,又切了几块豆泡扔进去,撒上一点鸡粉,还在锅里,闻着就香,出锅一装盘,这颜色,立马觉着好吃了。原来炒菜这事还是不会生疏的,暗自窃喜,却忘了房间里煲着的粥,回房间看的时候,电饭煲噗噗地冒着气,地上已经积了一小滩溢出来的粥……

留白

云端
就像画画会留白,音乐会有休止符,聊天会用省略号,贾平凹小说会有此处删去多少多少字一样。无声胜有声。陷入太久,就要抽离出来,旁观一下,聪明太久,就要放下机灵,糊涂一下。如此便不再纠结。之后也才会有暮然回首。
一年又快近尾声,年初的愿望似乎还有大半没实现。留下点小尾巴来年再继续做梦也未尝不可,只是尾巴太大,就有些惶惶。下个月有两周的假期,打算拿来好好实现一些愿望,原来想做的事情还那么多,反而傻乎乎地被本来无所谓的事情怠慢了。恩,还有时间弥补,计划下个月7号开始连续写两周的MIDI日志,会放在工坊里。

《2012》观后感

2012
《2012》故事虽然不咋地,不过光看效果还是足够过瘾了。我觉得看灾难片的最大好处,就跟看大海,看高山这些一样。让你觉得人生如果都是在为一些买房,买车的事忙活,实在是太没意思了。想想人工降雪,人工降雨,人工干预天气的事已都是习以为常,不知道大自然有没有一个神灵在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