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角王》

Wrestler
这两天看了最近比较多人推荐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本杰明.巴顿奇事》。都有点比预期的差,可能之前期待太高了。相比之下,实际效果比预期高的一部片子就是《摔角王》,所以特地推荐给大家。从豆瓣的打分人数来看,观看此片的人数和热情还远比不上前两部,有兴趣的人抓紧去尝鲜吧。
我想《摔角王》这样名字的一部片子,可能与前面提到的两部电影相比,名字可能会成为左右一部分观众的因素。之前两部基本还都是男女皆宜,要不励志,要不生活。但是提到摔角这样一个运动,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觉都是血腥与暴力。然而世界上还真是有很多人喜欢看暴力和打斗,所以拳击都还是很有商业市场。但是我一直不大爱看拳击,反而中学时候觉得摔角好看。觉得摔角好看,是因为它不限招式,花样很多。到后来对摔角有点了解以后,知道那些比赛大部分都是假的,或者说都是设计的,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经历这样一场无规则限制的打斗,非死即残。
这部电影正是讲述了一个摔角王的故事,从中你能感受到,比赛中打得死去活来的摔角选手私下真诚友谊;感受到作为一名摔角选手当中的艰辛;感受到一名摔角选手退役时候的那份落寞和苍凉。整部电影拍摄非常朴实,剧本写得也非常自然,比如摔角王其实也希望通过寻找亲情,爱情,工作,来回归一个普通的人生,并不是像许多煽情片那样一开始就喊着战斗到死。另外电影一些小的技巧手法也都用得很恰当,毫不夸张过度,比如摔角王走进超市工作区的时候,他耳边响起的是观众的欢呼呐喊,进入超市工作这样一个选择,对他来说,和比赛一样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过多的剧情就不透露了,因为希望有兴趣有时间的朋友都可以去看,感受一下。引用电影里的一段对白,女主角看到摔角王流血的时候问:别人还说摔角是假的呢! 兰迪说:假的!?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假”的! 1986年…在丹佛体育馆,比利·鲍伯·班卓用他的2*4英寸木棒打我,上面有松钉撕开我的二头肌,就开了这样的口子,我还有更牛B的…1988年…奥兰多市政中心,麦尼费森先生凭借顶端的绳索,坠落到我的肩膀上,让我的锁骨破裂成2半。
我不是喜欢暴力的人,但是我喜欢这部电影。感觉它和摔角这项运动一样,动作不快,但很质朴有力,让我感觉到真实,而不是像以前简单的认为这一切只是一个秀。影片最后,兰迪在观众的兴奋呐喊要求下,再次使用他的大锤粉碎压。然后便定格结束了。不管是换成让兰迪死,还是不死,都不会比现在这个结局更好了。
最后字幕进入,音乐响起,附上这首81届奥斯卡最佳提名歌曲,《the wrestler》。也希望米基·洛克 (Mickey Rourke)能拿到最佳男主角。
音频播放器


Have you ever seen a one trick pony in the field so happy and free?
If you’ve ever seen a one trick pony then you’ve seen me
Have you ever seen a one-legged dog making its way down the street?
If you’ve ever seen a one-legged dog then you’ve seen me
Then you’ve seen me, I come and stand at every door
Then you’ve seen me, I always leave with less than I had before
Then you’ve seen me, bet I can make you smile when the blood, it hits the floor
Tell me, fan, can you ask for anything more?
Tell me can you ask for anything more?
Have you ever seen a scarecrow filled with nothing but dust and wheat?
If you’ve ever seen that scarecrow then you’ve seen me
Have you ever seen a one-armed man punching at nothing but the breeze?
If you’ve ever seen a one-armed man then you’ve seen me
Then you’ve seen me, I come and stand at every door
Then you’ve seen me, I always leave with less than I had before
Then you’ve seen me, bet I can make you smile when the blood, it hits the floor
Tell me, friend, can you ask for anything more?
Tell me can you ask for anything more?
These things that have comforted me, I drive away
This place that is my home I cannot pay
My only faith’s in the broken bones and bruises I display
Have you ever seen a one-legged man trying to dance his way free?
If you’ve ever seen a one-legged man then you’ve seen me.

面试经验(三)

1:你最欣赏的公司或者品牌
有一个公司问了这个问题,当时他们希望招的UI设计师能够帮现有的产品,重新包装一下。因为是一个年轻的公司,最初从几个人开始壮大,所以UI方面,视觉方面,一直是没有人做的,只是开发人员随性的设置。在初期这是没有办法的,但现在公司发展越来越快,不断壮大,这个品牌需要提升的时候,这些事情就都需要补上。虽然说之前他们是没有在UI上有什么设计,但是在这几年的使用过程中,一些网站的视觉元素还是被网友慢慢接受认同,觉得这就是他们应该有的风格。(这也说明一个道理,许多东西,用习惯了也觉得看起来舒服,和做朋友一样)。所以他们希望从现有的网页中,提取一些被认可的元素,包括颜色,形状等等,最后制定自己的一套视觉风格,也是对品牌的一个包装和提升。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这一套视觉系统去规范每个页面,乃至按钮的设计,使大家看到这个东西,会很快认出是我们网站的东西。这和传统的VI设计的作用是一样的。对一个想做大的品牌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他问了我这个问题,应该是想了解到一些做得好的公司,借鉴他们的做法。不过我一时也没想出哪个是我欣赏的。虽然他没说,但范围应该还是和互联网相关的一些公司吧。这方面在国内的话,个人觉得腾讯做得还是不错,像新浪,搜狐那些细想也有一些视觉特征,但不多,网易好像还要差一点。网易文化味道多一点,特别是他们的标志,一直沿用这种像香港“明报”这类报纸的样式,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老,但有内涵的。网易其它页面风格也是各异,也不一定统一,所以感觉弱了点,没留下什么印象,而且和这个标志老是感觉不搭调。国外的公司,说喜欢苹果不知道会不会很俗,其实FLICKR我也挺喜欢的。
但其实从这种视觉上来说的话,还是很难选出我喜欢的。一方面是很多公司其实都做得不错,既能从整体体现公司的性质和特性,也能把类似按钮这样的小元素做到符合整体风格。另外一方面的确是,许多东西人看久了,就觉得没那么难看,感觉还行,而且还认同其中的一些元素风格。像GOOGLE那类的都会有部分这样的原因,他的粉丝也许更关心技术上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更容易找出我欣赏的公司。
UNIQLO是日本一个大众成衣品牌Uniqlo(中文“优衣库)。他们今年的一系列网站,做得都非常出色。对于其中一个时钟的网站,网络上有这样的介绍:

他们开展了一个全球性的品牌推广活动——邀请全球各地的年轻dancer上传舞蹈视频(身着Uniqlo服装),然后各自到yutube中发布舞蹈视频。而Uniqlo则提供供给众多blogger一个可以放置到自己blog站点的时钟,该时钟上显示众多舞者的视频表演,每五秒钟在时间(支持世界各个时区,阿拉伯数字形式显示)和舞蹈片段之间切换显示,bogger可下载一段Widget代码,作为一个小插件,放置到自己BLOG站内即可显示出该flash时钟。另外,大家还可以在此活动中参加投票抽奖。目前这个活动已经 发展到全球50多个国家上万个BLOG参与,而且仍在进行中。在日本,还有一种形式可以设置在手机中进行动态显示(日本为3g网络,可以联网支持此功能)。来自66个国家的9780个用户安装了13428次uniqlo舞蹈钟! 32072900次浏览,来自197个国家!

第一个方面:
UNIQLO商业上的成功,使得很多人分析他的营销策略,那方面我不懂,就不说了。我主要通过浏览他们这一系列的网站,对这个公司的眼光和开放性,感到佩服。如果前面几段说的是注意品牌视觉上的一个统一或者优化,那UNIQLO教会了我还有更多的东西是可以去做的。他们的服装定位是大众化的,不贵,他们的这系列网站活动体现的恰恰也是WEB 2.0的精神。基本都是由大量的普通人参与,有顾客,有网友,还有店员。由他们参与代言宣传这样的服装,再贴切不过了。既然是普通人,所以简单的穿个衣服出来拍照是不行的,所以UNIQLO设计了这一系列的活动或游戏,让参与者感到更加的有意思。其实下面这段话也正说明了UNIQLO是非常认真的贯彻这个观点的,这一系列的网站,活动,游戏,的确达到了这个效果。参与者都从中感受到了乐趣,并且体现了自己的个性。

UNIQLO还认为:个性不在于服装,而在于穿服装的人;服装如果有个性,反而很难穿着得体。在不断的弱化具体产品的款式特色的同时,UNIQLO强调的是本品牌服饰系列的高质和低价,将“要想获得日常舒适,日常服装的选择”和UNIQLO直接联系起来,使“日常的服装穿UNIQLO已经足够了”的消费理念深入民心。所以即使在经济萧条的时期,物美价廉的产品依然买的出去。

第二个方面:
UNIQLO做了很多表面上并不是能立刻带来经济效益的工作。具体的例子一个是BLOG WIDGET的部分,一个是SCREEN SAVER的部分。这两部分都可以让用户自由使用。但UNIQLO做的WIDGET和其它一些网站不一样的地方是,首先都不是把自己产品摆在前面。先把这个插件的精美优雅放在第一位,这样用户才非常愿意放到博客上,因为很有意思,也漂亮,不会影响自己网站的美观。而很多别的公司做插件的时候,往往在头部脚步塞入一堆公司LOGO等等。其实这种细节上的处理正体现了UNIQLO的大气,像利用这种插件的形式希望大家帮你宣传,先不要考虑怎么突出你自己,可以更多地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究竟怎么样别人才乐意去放你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用UNIQLO的时钟的原因。
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很喜欢日本的一些网站,比如NEC的也有一些,他们经常都会去做有意思的屏保,插件等等。这些有意思但暂时带不来经济效益的事情。我很佩服他们愿意,并舍得花时间去完成这些事情,并且都不是随便完成,都做得非常精细认真。实在让我佩服日本人这方面的精神,以及通过这些方案的公司决策者的勇气。
第三个方面:
就是设计的精细了,别的不说了。主要说一下音效,音乐的设计。从UNIQLO的这系列网站来说,由于很多是中村勇吾做的,他实在是把音乐音效的制作非常精妙,和动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每一声点缀恰到好处,让人感觉网站读取的过程变得轻巧,而不是拖沓,网站的品质也得到很大提升。同样的例子有他为软银做的http://www.softbank.co.jp/helloworld/
在中国网页设计来看,还没有看到能有人能重视音乐,音效的设计,这一块几乎是没有人做的。基本都是需要一些背景音乐的时候去找一些现成的。就算有部分人是去配一些音效,但也没有能很好的与动画结合起来,带给浏览者良好的体验,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格调。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但不显眼的问题——中国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和老外相比还是比较弱的,其实这个不是设计师了,我估计各个行业都一样。这是中国教育的问题。其实这个和第二个方面有类似,就是日本人做事都很认真,愿意花时间去制作一些细节上的东西。这种态度实在让我钦佩。
最后附上UNIQLO这一系列的参考网站吧:
http://www.uniqlo.com/utloop/
http://www.uniqlo.com/try/
http://www.uniqlo.com/grid/
http://www.uniqlo.jp/uniqlock/
http://www.uniqlo.com/jump/
还有一个中村勇吾做的产品宣传页面,http://uniqlo.archive.tha.jp/us/

面试的经验(二)

这一篇想放一些比较休闲的问题,那么休闲的问题,当时也没回答好。
1: 你经常喜欢上什么网站?
说到这个问题,我虽然收藏夹里收藏了无数条,但一时间我还真是说不出几个。如果说常去的,就是FLICKR,FFFFOUND,FWA,DeviantART。其实我老想这个问题是不是那些面试官自己收集资源的,想知道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网站?其实大部分时间我都还是通过抓虾去订阅网站信息,所以说到经常上的网站,难道我要说抓虾?也许以后会是GOOGLE READER。反正看的网站很多,喜欢的也很多,我都收藏了,而且也都归类了,方便以后需要参考学习的。但一时间问我网址,名字,我还真说不上太多。
2: 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
这个问题也是经常被问,但是回答不上来。可能很多面试官认为我做UI的,会说ROCKEY或者另外一些UI大牛。虽然很多人的确比我都强,我也承认非常牛,但是要说到喜欢,崇拜上了的话,就不是那么多了。这个和做朋友有点类似。有人喜欢自信的,有人喜欢有才华的,不同的人欣赏不同的性格和特质。对我来说,一直以来都是欣赏低调,认真做事的人,也最喜欢认识这样的人,成为朋友。所以当时没答上这个问题,回去以后思考,我觉得我比较喜欢的有两个吧,一个国内,一个国外,比较公平,介绍一下。
一位是日本人,星野正树,http://www.hybridworks.jp/。这个应该是我的偶像了,我特别喜欢他的东西。国内很多人都看过他的那套日本图标,非常细致。我一直关注着他的网站,他的作品选用了一种像素,和真实插画想结合的形式,不是传统的像素的风格,也不是写实插画的风格。有一种虚幻跟现实融合的感觉。由于他选的这样的风格形式,我看他的每个作品,我都特别佩服,我能猜到背后所花的时间一定不少。我崇拜他作品的原因有两点,一点是我觉得它的图标,并不是单纯地写实。我看到国内现在很大的风气是,图标谁画得跟真的一样谁就牛,我觉得往那个方向发展的话,数码相机就能搞定。星野正树的图标有他自己提炼的痕迹,非常具有自己的风格。另外一点就是他的作品的精妙之处全都体现在细节,其实整体看过去,它的风头不一定能抢过一些更炫的作品,并且别人是用更少的时间去创造最有效果的作品。而他都是细细的刻画每一个像素,特别是一些大的场景图,和一些动画上,他对像素的处理达到了极致。我看到很多人模仿他的作品,基本也就到图标便中止了。因为再要画到大场景的话,缺的不是技法了,而是耐心,和细心。正由于此,他的作品更新非常慢,他太还是坚持不懈地画这样的风格。
我是相信通过一个人做的东西,能多少了解一些他的性格的。我关注星野正树那么久,他的作品是被模仿抄袭最少的,对于模仿能力很强的许多设计者来说,做不到,不是技术上的难关。真的是缺乏了他的那种耐心,沉得住气。我实在很佩服这个人。他是我业内最好的良师益友,在我浮躁的时候,教我如何继续。
另外一个是曹舒旻(Kevin Cao),现就职于安瑞索思,http://kevincao.com/。一位4A的设计创意指导,之所以对他印象非常好,是因为他是我看过的广告行业的人,最认真踏实的一个。我看过许多广告从业者,基本都是比较潮,有时候气焰也是比较高,博客里经常也会展示一些小资的生活照。而Kevin Cao一直以来,很愿意在博客里跟大家分享技术贴,都是很实在的问题,没有显摆炫耀的痕迹。实在让我很佩服他做事的态度,在这样一个圈子里能坚持做到这样实在不容易,难怪他混得那么好。不用说在广告界,在相对内敛的UI界,我也很少看到这样的人。其实对于做UI,我做得做MOTION DESIGN的人的确不容易,用到的软件更多,要求更高,好的MOTION DESIGN,其实是一帧帧好的GRAPHIC DESIGN组成的,并且考虑到各种运动的衔接,出入镜头,切换的效果,还有音乐的搭配,实在不容易。所以虽然我不是做MOTION DESIGN的,但由于喜欢FLASH,也由于Kevin Cao这个人,我有空都还是会看看MOTION DESIGN的一些网站,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毕竟自己不认识Kevin Cao,所以也许说的不准。不过至少现在对他的感觉上还是很好,我希望设计圈里能多一些这样的人,专注的干好自己事,也能乐意和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有点成绩就趾高气扬,显摆自己现在稍微优异的地位。

面试的经验(一)

最近暂时没项目了,比较闲,所以想写点总结性的东西。去年一年里面试的机会不少,但总总原因,都是没有机会被人看上。部分的原因当然是自己面试的时候表现得不大好,自己不擅言语,语言上的沟通总是顾此失彼,本来都是想轻松去面试,不用准备什么。但是不准备的时候,基本每次面试回来,回想一下,都会发现自己很多问题没有回答好,没有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其实很多公司问的问题大同小异,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用文字总结一下,如果以后还有机会面试,也算是提前有个准备。还好这个博客没什么人知道,应该不会有同事发现,如果有误入的,拜托也不要告诉他人,感谢。第一篇总结,因为无意看到一篇ROCKEY的采访,所以相应挑一些他的话,作为我的参考。并配上一些面试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吧。对应着看。
1: 面试公司了解我现在的工作流程,经常会觉得很少涉及到交互,可用性等,因此印象有扣分

Raymond:另外我想问下eico的工作流程是哪一些?会有交互设计的工作么?
Rokey:流程你可以看我们的网站,目前主要是为一些企业提供视觉设计解决方案。一般企业找我们来做的话,可能提前已经都规划好了(交互设计和版式)。

其实我工作的现状和EICO的流程挺像,毕竟产品的开发权不在我这边,而且目前公司的项目都比较讲究快速成型,并且由于公司的性质,我们并不是一个需要很站在互联网前端的一个公司。并且所做的产品基本上不是以创新,新颖取胜,基本还是以内容为主,产品都是互联网上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针对这个情况,前期的交互和规划如果按业界正规的流程走一遍的话,这个成本很高,似乎也没什么必要。目前基本上还是由MANAGER和参与的设计师一两个人规划好,比如我,来定。有需要的后期还要做修改调整。其实这样并不能说明我就是一个美工,相反的我觉得这对于规划的这一两个人要求也不低,首先必须对这个产品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同类型产品,竞争对手都要有一定的调研。这样其实多做几个项目下来,设计师的经验积累也挺多。
目前公司的工作状况,缺点是因为基本都是单兵作战,一个人参与,所以没有能经常讨论,开会这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这个人的综合能力还不是很强的话,那他的想法和规划往往还是会遗漏很多东西,这个在我们目前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团队的好处就是能互相考虑到不同的方面,来促使这个产品的完善。但重要的是设计的这个过程,如果你只是把自己当美工一样的去设计,那项目完成后得不到太多的东西。我觉得我还是能尽量把自己当作一个设计师去处理整个的设计过程,画原型,做规划,然后出设计图,到最后图形的精细化,和基于细节可用性上的再修改。所以其实自己做完一个项目,还是可以积累很多东西。现在就是在面试的过程中不够自信,一说到整个过程都是只有自己参与,就不够底气。(其实就我们的情况来说,我不害怕产品发布前考虑得不够细致,而是产品发布后,我们的跟进几乎没有,后期不大在意通过用户的行为,或者统计数据,来做出一些改进,这是很遗憾也很无奈的)。
看了ROCKEY的采访,同样的问题,别人就有底气很多,并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美工。其实哪怕是视觉设计,需要考究和专研的东西也都有很多,做精了都不容易。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就是感觉做视觉的就要比做交互的低一个档次。还特别烦一些人,自己不是做视觉的,还会写“网页不需要漂亮”这样的文章,还挑诺曼等可用性的博客作为例子。这些人一方面是以为全世界的网页就都是他自己做的那种,狭隘;另外一方面是以为做视觉的就是把网页弄得花哨,漂亮。同样简洁的网页,可能都是文字,但是你做的就是没有别人做的舒服,原因可能在于一些间隔,间距,文字,细线,对齐,等细节上,这些都是做视觉的人需要去研究的。这里面也是很考功力的。大部分人对做视觉设计的看法都有偏见,我是非常反感。这个社会太浮躁,如果你没有时间精力去研究别人领域的东西,先不要忙着下结论。
2: 你是如何做一个项目的,就是接到一个任务,你是怎么着手一步步开始的?

Raymond:那Eico的UI设计流程中前期准备是怎样的?
Rokey:我首先要有我(客户)的资料,(就像)我必须要有种子才能种出植物来一样,了解你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你的目标用户群是什么样的?年龄段啊、男女比例啊、还有包括用户眼中期望他的产品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些是比较关键的因素。然后另外竞争对手是什么样的,同类型竞争对手的一个分析,还有就是他系列品牌的一个统一性,还有包括软硬件的统一性,这些是需要考虑的。

这个问题一般都会问,可能自己还是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了不起的,许多事也不值得一提,所以经常不知道说什么。有一次面试官提醒我:“比如会不会先搜一下图片之类的”。我说:“这也算?”所以,还是感觉自己不够自信。其实差不多就是ROCKRY说的这些步骤,有时自己就是会觉得,每个人都这样说好像没什么意思。但是看来该说的还是要说。再细化一下的话,我一般还是会提前搜一些图片,但是这的确是建立在对这个产品有一个很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正规的说就是需要定义一些产品特性的关键词了,但我是一个人,所以我不需要写PPT给谁看,自己知道就好了。当确定了产品的特质是:时尚,或者干净,可爱等等,你就可以搜参考资料了。其实一般人都去搜参考图片,但如果说你要做一个时尚网站,你就去搜现有的时尚网站,这是比较低级的方法,这样的方法优点是方便,因为别人是提取过一遍元素的了,所以你能比较方便和集中的看到许多能体现“时尚”的元素呈现在别人的页面上,缺点是你会一下被定性了,设计上经常说的不要给设计师太多限制才能发挥他的创造力,所以如果你在做之前看到这类参考太多,不知不觉的会对你产生影响,虽然可能你表面比较抗拒或者有意回避。但这个影响是不露声色的。所以有个好的建议是如果你是做时尚网站的,最好去参考一些时尚产品(非互联网产品),你可以看看时装设计,名牌衣服等。像我做可爱风格的时候,我搜得比较多的是玩具图片。尽量从这些传统行业,传统产品中去提炼元素。其实很多大公司都有做这个步骤,他们正规地都会叫做“产品意象图”,和产品意向尺度法结合使用的,不知道我说的名称是否准确。我个人觉得这样的习惯是比较好的,对于提高设计能力和对设计的理解都是比前一种方法要好很多的,因为可能多了一个提炼思考的过程。说到这,有一个小感想,就是现在UI界往往是几个大牛出了某种风格,底下的人都一窝蜂地去跟,这样我觉得其实还是老让自己慢半拍,所以要快的话,我觉得不要去模仿别人的UI风格,有另外一种东西可以模仿,这里就不说了,(毕竟这里也没人看)。
接下来也没什么特别的步骤,差不多就都是要开始做了,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注意细节的统一了,一切还是建立在你之前定的产品特质的基础上。这个统一和ROCKEY上面说的不一样,他那个是在着手设计之前就应该考虑的。当然做完以后呢,一个是可以请别人帮忙来找茬了,另外自己可能看得太多,陷得太深而发现不了问题。于是就有一些人说的什么“远观法”。其实我都觉得这些土招,小TIPS,没必要起名字,就是离远一点,眯眼看,等等,注意是看一个整体的效果有没有偏差。这个是感性的。理性的规范的话,如果你做的时候没有注意间隔那些问题,那么做完之后,就算眼看看不出来有问题,也最好去给他规整一下,有些地方就是差1个像素的。你都可以规范一下,万一以后有需要,写成文档规范也方便。
有些公司还问我做完以后怎么测试?其实我们现在的情况比较单干,所以页面都是工程师写的,页面也是他制作的。我很少管了,这个是不大好的,因为有时候工程师觉得这里差几个像素不是问题,不影响功能。(这个问题现在也是很无奈,在我们这,这里隐去一堆字)。如果简单的页面是我写的DIV+CSS的话,那么应该是在不同浏览器下做一个测试,另外对文字放大以后是否会撑破网格等,也最好都测测,确保视觉上尽量不出问题。
3: 对UE的了解
这个简单说说吧,现在很多人说自己是做UE的,好像又比UI高级了一点。其实我更喜欢另外一种论调就是,应该取消UE部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这是一个整体性的口号或者方针才对。和以往广告说的,让顾客满意是一个道理。大家都希望用户有一个好的体验,这个观念不应该是有一个单独的部门来做的,而最好应该是公司每一个员工心里牢记的准则。现在说用户体验,都是集中在UI部门等等,但一个不好的体验,可能是由于界面不好看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于我点了搜索,你半天搜索不出来引起的,或者搜索的结果不行,这可能是开发人员,编程人员的问题,有些并不是可用性方面的问题。甚至有可能是我打电话投诉,客服人员态度不好,造成我体验不好,以后就不来了。总之这个体验的过程是一个总的过程,所以只有每个人都以这个为标准,谈用户体验才有意义,只有这样,开发人员才不会说因为调一下间距比较麻烦,就不想调,觉得反正都能用。这样各个部门之间也有一个统一做事情的标准。

2008,最后今天

今天是08年的最后一天了,写下一些不知道靠谱不靠谱,可能不可能,遥远不遥远的明年目标。明年继续坚持写博客,等到年底再翻出这篇文章来,对照着检讨一下。

晓禾的2009年目标:
1. 写两首有歌词的歌
2. 写两首没歌词的歌
3. 出一次国
4. 爬一座没爬过的山
5. 做十道新菜式
6. 搬一次家
7. 养一盆薄荷
8. 看一次大海
9. 减掉10斤
10. 学学非洲手鼓

依树的2009年目标:
1. 存够钱买一个IMAC电脑
2. 给我的相机添一个镜头
3. 继续爬一座山
4. 设计完成我们的新版网站(一年时间,任务艰巨)
5. 看一场我喜欢的现场演出
6. 去一次长城(在北京那么多年了,还是一次也没去)
7. 国庆期间和晓禾同学回老家,最好能顺带去一次海南
8. 看几本有意义的书,和工作娱乐无关的
9. 多踢几次球(具体是几次……按照今年的频率,明年能踢10次就不错了)
10. 年底能印一套自己的明信片寄给朋友(至少要有个12张吧,现在才……)

明年是牛年,晓禾前年录的过时彩铃,突然又显得应节了,《HAPPY 牛 YEAR》,欢迎大家下载当作彩铃。最后希望09年不要象08年那么衰。
下载地址 : http://www.coletree.com/upload/v2/mysong/happynewyear.mp3

试听>>

各位圣诞快乐

圣诞节又到了,接下来就是元旦,春节。2008年就要滚蛋了,2009年眨眼就到。最近也没有什么故事能写上来的,还是平淡的生活。显得平淡的原因除了是没什么活动之外,还有就是这几天我下班开始做了点菜,然后等晓禾同学回来一起吃饭。所以感觉上好像自己突然生活化了一点,想到我爸我妈那么多年都是这样。平淡的生活着,没什么特别。
过节了想找点什么高兴的东西放上来,让大家乐乐,最终也没找到什么新鲜玩意。这个互联网时代传播太快,有时候你慢了一点就没必要再发上去了。所以最终放上来的还是过时的东西,《时代》评出来的2008十大视频的第一位——《环球旅行的欢乐时光》。说的是32岁的游戏设计师马特哈丁于2003年辞职,开始环游亚洲各地。一路上,他拍下简短的视频记录自己在河内的狂欢时光。这个视频剪辑在网上传开,还由此还获得了旅行赞助。哈丁访问42个国家超过14个月,和当地人一起跳舞取乐。
我想国内大部分的人看到这个视频都希望能够成为马特,羡慕他的经历,但是绝大部分的人又都没有办法和勇气辞职。所以现在大部分人还是像我一样在显示器前很有感触的看着这些片段徒有羡慕。
马特在这些经历之中学到了很多,比如直接把钱给当地小孩让他们跳舞,这个效果不如把钱给他们的老师,让老师吩咐他们跳舞的效果好,等等。总之还是那个老愿望,希望自己某天也能像马特一样,没有什么束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可以翻出这个视频看一看。
圣诞快乐,各位。

《天水围的日与夜》有地方吃早餐的生活更像生活

大概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什么样的生活更像生活,因为本来就没有不像生活的生活,什么样的日子还不是一样的过。只是前几天看《天水围的日与夜》,从中照见了许多寻常生活中淡如白水的柔软和感动之外,其中一幕贵姐叫儿子一起下楼吃早餐,和另一幕贵姐陪同阿婆在茶楼约见前女婿,看着旁边那一笼笼美味的点心,就生出了标题那样的感叹。

小树一直怀念南方的早餐,说北方没得可吃。而我印象中的早餐也还是要数在湛江某茶楼那次最丰盛又实惠。来北京这么多年,有阵子也会在上班路上去小店吃包子,油条,糊塌子,喝碗豆浆或者豆腐脑等等,北京人爱吃的炸油饼则是从来没敢吃过。后来出了纸陷包子事件之后,就再也没去那些早点档吃过了。早上习惯了空着肚子,喝好多水,顶多吃个面包,喝杯豆浆或者牛奶。也下过决心要早起自己做,最终决心也只是一时兴起,没能实现。我又会想:或者这个观点不大客观,毕竟我们只是个北漂,没有房,没有真正地在北京定居下来,只是过着一般打工仔的生活。但据我观察身边的北京家庭,早餐的形式往往就是前一天买的一包馒头之类。

北京当然也有许多茶餐厅,但大多属于小资及以上消费,离家也得有段距离。一下楼就有早餐吃,也大多只有那些无卫生许可的早点档可以将就,不过品种和口味也只好一并将就了,早餐行业在北京好像就没有什么市场。昨天晚上小树在大粥锅要了一份广式猪肉丸汤粉,点之前还详细询问了粉的质地形状,我知道小树怀了过多的期待,而事实证明16元的汤粉只不过是味精冲出来的汤,和几粒完全吃不出肉味的硬丸子,怎么可能跟南方几块钱一大碗的相提并论。像南方那样实惠又好吃的早餐,在北方恐怕是难以寻觅了。

《天水围的日与夜》,真是挺像南方的生活。有钱鱼翅捞饭,没钱菜圃炒蛋,即使亲人中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还是会有淡然善良的交集。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一直期待着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高潮,结果到最后也没有,就这样一路平淡过来。想想生活其实也就是这样,你总是期待着会发生点什么大事,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生。看完影片,我就琢磨着要去多买点鸡蛋备着,像贵姐那样变着花样做,简单而有味。

缺氧综合症

周中那天,睡到半夜,上了个厕所回来继续睡的时候。身子开始发冷,当时身上盖了两张被子和一件大衣,在一个有暖气的北方房间里应该是很热了。但还是很冷,把身子蜷成一团,呼吸急促,头脑糊涂,隐约感觉到是发烧了,脑子里梦见乱七八糟的一堆事,醒来什么都不记得。后来昏迷中也睡着了,第二天听见闹钟爬起来的时候发现不行,我们两个人都头痛气短,呼吸不畅。迫不得已两个人一起请了假,然后起来喝热水,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测体温。发现不同程度地都发着烧。正歇着考虑要不要出去买药的时候,看到手机报发来的生活小管家短信,上面第一条就写着“冬季勤开窗,避免缺氧综合症”……

“冬季气温低,人们呆在封闭空间里的时间大大增加,因为怕冷又不注意通风换气,室内空气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换,空气质量下降。加之冬季人们室外活动减少,身体缺氧就会发生,气象医学专家称之为“缺氧综合征”。如果缺氧时间太长,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  -_-

随后两人赶紧把关了几天的门窗都打开,坐在沙发上喝热开水。到了傍晚时分差不多就已经没事了。在北京那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特发出来给各位提个醒。

天干物燥 小心火灾

南湖公园火灾
今年冬天特别冷,看新闻说山东都已经下了好大的雪,而北京还只是大风降温和一如既往的干燥。周五在公司,目睹了南湖公园门口工地一起火灾,滚滚浓烟顺着猛烈的风势很快遮盖了整个公园上空,好在火势不算太猛,等消防车来,火很快就灭了,浓烟也很快被风吹散。火烧起来的时候,工地上一个穿军大衣的民工一直徘徊在起火附近的地方,也不着急撤离。大概他也知道火烧不了多久,留在附近还可以暖暖身子。

2008最后一个月了

1205

北京的气温很冷了,走在大街上倍感空旷和萧条,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博客也萧条了,很久没写了。其实最近有的是写日志的时间,只不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等待着一些事情的结果。和家里打电话,也是没有什么新话题,还是每天一样的上班下班,没有什么特别的。不知不觉生日就快到了,看到星座小组里大家讨论我这个星座要开始转运了。

以前生日会收到贺卡,后来生日多数是收到短信,现在的生日礼物嘛,有不少,但是要自己到开心,校内,FACEBOOK…上去收。我也抽空给自己画了张画,想看的点击上面那个大图,到画册页面查看,最后一张。

年底生日总是很多感慨,但2008还没有过去,好好过好最后一个月,总结的话,留到明年春节前再说了。

荒芜

中午出门的时候还有阳光,尽管裹在浓浓的云层里,但至少还能感觉到一点余温。

走了一圈回来,天空就成了灰黄色。看不到一点阳光的迹象,只剩冻得发抖的路人,以各种表情擦肩而过。

只有在这样的时候,这个城市才能让人突然看清它的真实。肮脏,冷漠,还有荒芜。突然明白过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喜欢这里的冬天,没来之前以为这里的冬天很美,来了之后觉得这里的冬天,没有阳光的,被灰蒙蒙发黄的雾笼罩的,积满黑雪的冬天才最真实。

喜欢这样的真实,或许因为这座城市给人太多虚妄的幻象。从来,这里都不缺乏歌舞升平,背后却难以掩盖越来越大的深深的荒芜,从内而外,由里及表。

一篇写许巍的文章里写道:

北京是个很可恶的地方,那些北漂的梦想家,一旦到了北京,都会失去自我,没有任何一个外地人能改变北京任何一个圈子的游戏规则,你只有不断适应、妥协、忍辱负重,等到小米熬成饭、媳妇熬成婆。可到了这一天,你就不是你了。

而我现在还在这里,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总有一天我会离开,找到属于我的水溪镇。

立冬

这周过得无比之快,好像做了几场惊险的梦,睡了几个迷糊的觉,然后醒来,就到了周末。

昨晚煲了一大锅山药排骨汤,两个人早晨醒来喝了暖暖的两碗汤,结果晚出去10分钟,遇上堵车,迟到了将近半小时。之前并不知道今天是立冬,早上躲在被子里看手机报才知道:

“立冬,3-13度”。

天一下变冷了许多,庆幸昨天中午趁着最后的秋日暖阳出去逛了逛,采购了下周的早餐。下班后去吃觊觎了很久的酸汤鱼,想上一次吃应该是一年前的事了吧。结果再一次吃伤,回家的路上跟小树说半年内肯定不会再吃了,结果小树说他以后都不会再吃了- -!

晚上回家听见暖气管道里哗啦啦的小水声,有小小的幸福感在心里滋生。

Walle铃声免费下载

最近看到有朋友从搜索引擎搜“Walle铃声”来到我们博客,估计都败兴而归。所以现在把之前自己一直用的这个铃声放上来,供各位喜欢WALLE的朋友下载。WALLE叫EVA的声音暂时没有合适的,有机会再截吧。以后在大街上听到这个铃声,就都知道是自己人了。
试听一下:http://www.coletree.com/upload/walle.mp3
点此下载Walle铃声